301
关于加快发展民宿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民宿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科学发展民宿产业,对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近年来,我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宿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形成独具特色民宿品牌、注重文创产业融合提升民宿发展内涵,加强乡村旅游负责人培训学习,推动民宿可持续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一是民宿发展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目前无论是国家、自治区层面还是市、县区一级,尚无相对统一、明确的民宿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协会以及社会服务机构,对行业进行直接监督和指导。民宿大多为个体运营,前期缺乏对市场及品牌培育考虑,往往是看到某地游客增多,本地居民就一窝蜂地开民宿迎合市场,而且大多数民宿服务内容雷同,缺乏特色、文化内涵和与游客互动等,很难产生独特的民宿体验。二是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水平不足。目前大部分发展民宿的区域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问题,既包括道路、水电、网络、停车场、厕所、消防设施、安全监管系统,也包括餐饮住宿和卫生条件,外部基础设施条件存在缺陷,制约民宿经济的发展。三是民宿发展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经调研发现,大部分民宿发展规模较小,布局也呈点状分散,现有民宿多在原有农家乐基础上扩展建设,难以形成联集效应和群品牌效应,投资农家乐和民宿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长期务农居多,缺乏经营意识和经营本领,相关产业流程管理、各项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等均不完善,与发展乡村民宿的基本条件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与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相比,高质量发展资金明显不足,民宿产业发展条件对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力不足。
对此,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扶持,统筹协调推进。加强对精品民宿发展的指导、激励和督导,安排精品民宿发展专项资金,简化审批手续,加快手续办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为民宿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对于体量不大适宜于发展民宿的自住(自有)房屋,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经营,也可以对体量较小且较为分散的旧村委、旧厂房、旧校址以及农户的闲置房进行整合,将分散资源集中打包,引入社会资本及专业团队开发建设户外休闲、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休闲配套设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将精品民宿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推进精品民宿与家庭作坊、乡村车间、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相融合,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二是加大营销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利益联结,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贫困户利用自有闲置资源积极参与民宿经营和服务。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创客+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高标准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点”“线”“片”相结合,并严格执行规划,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集群。引导差异化经营,防止“一哄而上”“千宿一面”,引导提高经营品质,注重吸引中高收入消费群体,彰显精品民宿独特魅力。整体包装推介,强化精品民宿品牌意识,积极推行区域品牌运营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推介。创新营销模式,运用新媒体、讲述民宿故事、展示入住体验、客群营销等方式,广泛传播精品民宿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完善配套设施,规范行业管理。结合美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建设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水、路、电、气、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民宿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形成民宿经济发展的监管合力,加强对民宿的意识形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确保规范经营。完善民宿开办流程,明确民宿准入手续及流程,从根本上解决民宿发展的合规性问题。积极开展民宿、旅游民宿质量评定、等级复核,对评级挂牌的民宿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宿行业的进入及退出机制。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民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经营管理、服务礼仪、营销策划、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民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四是依托信息手段,提升管理质效。推动符合条件的民宿安装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加强实名登记管理,及时掌握民宿客房入住率,适时开展抽查,督促业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住宿人员的身份查验和实名登记工作,确保人证一致。积极借鉴外地民宿的管理经验,针对民宿集中、规模经营的区域,开发民宿管理手机登记相关软件,并依托软件开展旅馆业旅客信息采集,实现经营与管理双赢。
提案清单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措施 |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 明年待落实事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