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关于尽快遏制我区县域普通高中衰落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民建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半月谈》杂志在2022年12月的一篇报道提到,数十年来,甘肃省会宁县会宁县坚持不掐尖、不垒大户,避免一所中学独大独强。自1977年以来,累计有14万余名山里娃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相当于全县现有人口的1/4,成为有名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与会宁县相比,近十多年来,受制于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失衡的区域公共政策,我区县域普通高中遭遇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继而进一步引发县中教师和优质生源的流失。目前,高考仍然是多数农村学子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随着重点高校农村生源的减少,“出身越差,上的学校也越差”成为底层民众担忧的现实。
一、当前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高中呈现教育洼地局面,严重降低当地人对本地高中的信任度。首府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开办各种名义的“国际班”、“特长班”“民族班”“实验班”争抢县域优质生源,大量县域高中优质生源的流失,县域高中升学率低、上名校难,学生被掐尖。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无奈的在中心城市或首府城市置办房产。
(二)县域高中优秀老师被挖走。我区各县域普通高中每年都有一批高中教师流向中心城市、首府城市,导致任教县域普通高中的教师心态不稳。
(三)县域高中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制度需要规范。2016年自治区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奖补机制,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承担。自治区对达到基准定额并全额落实到位的市、县(区),按照基准定额的50%进行奖补,奖补资金全额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当前很多县域高中的住宿食堂保洁安保等后勤聘用人员的薪酬因为财务规定无法列支。
(四)县域普通高中职称评定条件不科学,形式主义严重。我区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一般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县域只有一到两所普通高中,这样的规定出现了县域普通高中教师评定高级职称要到乡下小学支教的现象。县城高中已是高中学段的末梢,到农村初中、小学去交流实在不合理。一些县域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比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少。
(五)已经实施的优质教育结对工作无实质性内容。
(六)民办高中跨区域掐尖招生进一步破坏区域教育生态。县中学生的主体是农村学生。县中是众多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向上流动的希望所在。“县中塌陷” 加速县域教育的生态失衡,严重打击和挫伤了对当地人最后的“教育梦”和对未来的信心,直接影响县城发展,更不利于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如果不及时对现有高中教育发展模式及其政策进行系统性调整,会进一步对我区公共教育格局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突破县域高中发展困局,改变县域教育生态,已然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2022年底,宁夏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如果《计划》和《方案》能得到真正的全面贯彻落实,对于县域高中教育的塌陷态势将会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二、为此就落实《方案》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县域高中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师激励机制。突破僵化思维,通过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职称评定制度、薪酬制度,尽快稳定县域高中教师心态。避免高中教师为评定职称去乡下小学支教情况的出现。按照教职工编制配比标准及时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及时招聘补充空编高中教师。
(二)明确高中教育公共服务边界。取消首府城市和中心城市高中举办的的各种名义“国际班”、“特长班”“民族班”“实验班”。严管中心城市和首府城市普通高中违规招生、“掐尖”招生。
(三)完善县域高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体制。提高县域高中教育的保障水平,按照县域高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财务开支规定,尤其是出台适合县域高中外聘后勤人员的薪资规定,保障县域高中后勤运行。
(四)提高县中校长教师队伍素养。提高县级教育部门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及师资队伍建设,下功夫制定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逐步缩小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市高中教师待遇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学校治理方式,推进县域高中与区内外优质学校联合办学,由内而外提升县中教学水平。
(五)我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全区县域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风气。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学生家长从小灌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只有高考才能帮助他们脱离贫穷”的思想,持续打造“老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的教育氛围。
提案清单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措施 |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 明年待落实事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