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 所有公开提案

361

关于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传统的以工代赈项目随着各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成而日趋减少,虽然曾经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在帮助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群众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是政策衔接不强。虽然通过以工代赈项目部分农民实现了脱贫,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非农产业不发达,很大一部分脱贫人口收入极不稳定且易返贫;以工代赈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难以耦合,难以给群众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目前执行的以工代赈政策及项目内容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防止返贫监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等政策的衔接性不强,很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覆盖面不广。国家规定以工代赈的建设内容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内容类别较窄,不能满足脱贫地区在城乡基础设施衔接、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脱贫地区农民生活改善、增收致富仍有较大局限。此外,以工代赈项目只扶持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区,较少覆盖非贫困地区的低收入人群,对促进农村低收入人群生活改善、增加收入支持力度有限。

三是资金规模不足。以工代赈项目投入的资金逐年大幅度递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以工代赈经费短缺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实施以工代赈面临的最大问题。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底子薄、条件差,大额项目资金靠政府划拨,乡镇政府的经费很难支持大规模项目,各方面的配套资金也较难落实。再加上近几年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大幅上涨,单位工程造价实际上高于国家以工代赈补助标准,致使项目建设难度加大,工程效果尚不理想,工程效益受到影响。

四是成效不明显。以工代赈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式扶贫,在实施过程中,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惰性心态,对以工代赈提供的工作机会拈轻怕重、敷衍推诿,影响了项目实施质量和成果;一些项目实施地区的县区及乡镇,由于资金、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项目实施难、完成难、验收难;一些项目实施周期长、配套资金来源复杂,加上项目资金管理不透明、不合理,带来了资金安全风险和廉政风险。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成效不明显,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为此,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赈”的作用,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各级政府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密切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基本生活困难户的情况,及时吸纳以上群体参与项目实施,切实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围绕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就近务工、稳定就业的发展目标,以工代赈项目对象应拓展至各类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工代赈岗位设置考虑不同群众的年龄结构和能力差异,以吸纳更多当地群众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参加务工。

二是充分体现“工”的优势,做好项目实施地区规划。各级发改等政府部门,在今后以工代赈项目设计上,应向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重点针对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小流域治理、片区综合开发、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以工代赈项目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的乡村发展实际相适应,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助力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充分研究以工代赈项目内涵,做好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耦合的文章。各级发改等政府部门,在确立新的以工代赈项目时,应坚持与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政策及区域发展目标相结合,尤其要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安置区、产业特色发展区等,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农业产业特色企业相结合,加强以工代赈项目成效的持续性,着力推动农村种养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农村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今后应重点加大产业农田整理、产业水渠建设、产业道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开展以工代训和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拓宽致富渠道,辐射带动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四是重视资金投入与配置,让以工代赈项目发挥更大作用。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应随着国家和各地区经济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对于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应充分保障资金投入,减少项目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对于无力承担配套资金的县区或者乡镇,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尝试将项目产生的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股东、农户参与收益分配”的资产收益方式,提高以工代赈项目的吸引力。


提案清单

序号 清单内容 补充说明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清单内容 补充说明 办理措施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明年待落实事项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