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 所有公开提案

111

关于开发固原萧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固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萧关,千百年来弥漫着战争风云,无数戍边将士的忠魂在这里长眠;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民族融合在这里展开;丝绸之路的开拓,驼铃声声从这里把中原的货物和文化传播到外邦,又把西域诸如苜蓿、亚麻、葡萄等物种以及佛教等文化输入内地。这里回荡着无数牵动情肠的咏叹与悲歌,那些落在纸上的长歌短句,使得萧关成为文学版图上一座绕不开的关隘”。萧关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符号,她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地域的人文性格。无论是秦汉雄关,还是隋唐丝绸之路上的节点重镇,以及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都给这片热土留下太多的历史印记。她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地域的人文性格。无论是“富比封君”的乌氏倮和勇敢不屈的北地督尉孙卬,还是凭吊英魂的班彪、盛唐诗人王维、出巡这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元祖,还有从这里生长并奋战在这里的刘琦、吴玠、吴璘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等历史名人,都为这里增色不少。萧关文化的精髓应该是一种自强不息、催人奋进的战斗精神,一种坚韧不屈、永不言败、兼容并蓄的民族奋进精神。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微度假、短旅行成为潮流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好萧关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宁夏人的历史使命。

     史学界一致认为,秦汉古萧关就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现泾源县大湾乡的瓦亭古城,是关中四关之一。关中四关是指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关中四大关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许多惊心动魂的历史事件和过往的金戈铁马的岁月。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而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古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萧关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萧关作为中原王朝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得到历代帝王的关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一个出巡的地方就是萧关一带,他沿回中道视察了帝国西北的防务,登上了古陇山(六盘山),祭祀了朝那湫;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曾入萧关,袭扰北地等郡,杀北地都尉孙卬,致使关中震动;汉武帝时,国力增强,更加重视北方的边防,汉武帝曾多次出萧关,巡视西北边境,耀兵塞上,威慑匈奴。东汉后期,西北羌族起义,古萧关又成西北的主要战场。自北朝后期起,突厥称雄塞外,中原政权频受其扰;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登上帝位,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唐初政权逐步稳固,为加强西北国防,他亲率重臣前往萧关视察马政,督导国家的战略物资军马的生产情况;唐武则天时,曾任魏元忠为萧关大总管,统重兵镇守萧关,以备突厥;北宋时,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称雄西北,在宋夏之间近百年的对抗中,萧关一带为双方对峙前沿,北宋名臣韩琦、曹玮等人倾心经营萧关多年。

    


提案清单

序号 清单内容 补充说明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清单内容 补充说明 办理措施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明年待落实事项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