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关于探索“5+3一体化”长学制医学人才培养,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提案
立案
办理中
已完成
提案人
提交时间
提案届次
提案类别
提案内容
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含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医学),2015年起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不再招生,全部调整为“5+3”一体化培养模式,正式启动了以“5+3”一体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此模式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强调临床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创新性地实现了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无缝衔接,串联了医学本科教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规培教育。
“5+3”是一个整体概念,目前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5+3一体化”,是真正的长学制连续培养,学生结业时可取得四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培一阶段考核合格证、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其二,本科5年毕业后,学生须通过考研进入专业硕士培养,与规培并轨,取得四证(同上);其三,本科5年毕业后,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进入住院医规培,在职申请专硕学位,取得三证(少一个研究生毕业证书)。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均在积极努力探索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此改革临床、口腔和中医专业的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上述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医学生招生数的比重。
我区地处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人才匮乏且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主要通过第二种方式既学生毕业后考研,开展专硕与规培的并行培养。如能取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进行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医学专业的“5+3”一体化培养,学生通过8年的学习达到要求后同时获得本科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规培结业证书,将更契合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更有利于提升宁夏地区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形成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
通过院校教育介入指导并衔接行业教育的方式与规培教育相互促进完善,一方面提高了行业教育标准,有利于规培教育的规范化、普遍化铺开;另一方面整合了优质的培养资源,节约了至少2年的培养时间,理顺了目前不同学制并存的状态。
(二)融合课程教育一体化
“5+3”一体化培养根据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合课程教育一体化:
1.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医学的整体观,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对后期临床思维的培养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2.融合基础与临床课程,施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实现课程知识内容一体化;
3.融合人文素养与现代医学,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和医德教育等课程融入医学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医学人文修养的高素质医生。
(三)加强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一体化
在本科时期开设临床技能训练课程、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课程见习、临床轮转实习等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反复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研究生阶段严格执行规培轮转计划,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累积临床经验,使其逐步胜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使学生在8年的培养阶段循序渐进、反复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促进临床科研训练流程培养一体化
在本科阶段增设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树立起科研意识,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在研究生阶段的结合临床实际学习科研流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详尽可行的科研计划,在临床轮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投入科研工作,将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掌握科研方法,提升科研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发展“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将医学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才能进一步健全医教协同机制,更快更好地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宁夏。
提案清单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答复类型
答复内容
主办清单答复
序号 | 清单内容 | 补充说明 | 办理措施 | 当年已完成的事项 | 当年已推动的工作 | 明年待落实事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