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战时讯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银川市永泰小学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2025-04-25 09:10:25   来源:华兴时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力量,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近年来,银川市永泰小学坚持“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办学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校园生活中增强“五个认同”,成长为心怀家国、民族团结意识深厚的新时代好少年。

  文化润心育团结 活动铸魂聚童心

  在永泰小学,2650名学子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银川市永泰小学教师张蔷道出学校的育人初心。近年来,永泰小学深耕文化浸润与实践育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全过程,绘就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团结画卷。

  4月23日,“书香共脉铸同心 石榴花开籽籽情”校园读书节暨石榴籽手拉手活动在永泰小学拉开帷幕。从齐诵千年经典《弟子规》,到学生们饱含深情的自创诗朗诵,琅琅书声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此外,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为依托,开展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结缘军博情・凝聚民族心”研学活动里,孩子们在历史场馆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民族团结月期间,“红领巾”争当“石榴籽”好少年系列宣传等活动精彩纷呈……

  为进一步增强区域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永泰小学借助智慧课桌椅、网络平台等数字化工具,联合北京、天津等地积极开展“云端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并通过微信、电话等,与内蒙古、福建等地开展“线下拥抱石榴籽”等手拉手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去年1月,永泰小学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二实验小学开展“银阿石榴籽 书信手拉手”结对活动,47封承载两地之间友谊的信件从阿拉善盟抵达银川,走进永泰小学四(1)中队的教室,这座书信“桥梁”让两所学校的少先队员们云端相聚。纸短情长,两地少先队员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深刻感受到“石榴籽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永泰小学与福建省武夷山市各族青少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研学交流活动”,通过实地研学、亲身体验的方式,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邀请老红军讲长征路上的故事,让学生们“沉浸式”接触历史,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在原创校园剧《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中,小演员们用真挚的情感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呈现,深情演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场景……

  从书本到舞台,从课堂到实践,永泰小学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起文化交融的桥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阵地焕彩筑纽带 齐心共绘同心圆

  在银川市永泰小学,“石榴籽”元素随处可见:校门口以石榴籽雕塑装点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展区庄重醒目;走廊墙壁上,一幅幅石榴籽图画与民族团结故事交相辉映,无声诉说着团结力量;教室里,孩子们绘制的石榴花手抄报鲜艳夺目,讲述的民族团结故事情真意切;操场上,身着校服跳戏曲广播操的学生们,宛如一颗颗相拥的红石榴籽,跃动着团结的活力。

  记者了解到,为让民族团结教育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永泰小学精心打造“三廊三馆、三园一苑两基地、两坊一空间”特色育人矩阵。三廊,即民族团结故事长廊、红色英雄故事长廊、传统文化元素长廊;三馆,即科技馆、家风家训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三园一苑两基地”,即牡丹园、山楂园、海棠园、名人苑、动物养殖基地以及蔬菜种植基地;“两坊一空间”,即陶艺坊、木工坊和创客空间。“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更体会到劳动创造的价值,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了。”六年级学生勉晶晶说。这种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的“行走的思政课”,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深受学生喜爱。

  校园里,“永小泰”红领巾广播站同样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自去年3月广播站成立以来,已有十余名同学化身“石榴籽传播者”,在“石榴天地”栏目中,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与校园好人好事。

  “‘石榴籽’紧紧相拥的模样,就像我们56个民族团结一心。”在艺术陶艺社团课堂上,教师高义舒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手工创作,一边指导同学们制作,一边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通过艺术创作,带孩子们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激发他们的热情。”银川市永泰小学美术教师高义舒看着满室的作品欣慰地说。

  从校园环境到实践课堂,从文化阵地到艺术创作,银川市永泰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作浸润童心的春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为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持续注入精神力量。(蔡睿晓)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