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舌尖安全”的护航者
——访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张艳
2020-04-21 10:04:18   来源:华兴时报

  张艳,自治区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宁夏农林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秉承着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研究工作,她一干就是32年。

  伴随着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能力的升级,张艳与团队勇于攻坚克难,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她们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舌尖安全”保驾护航,为支持我区特色产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科技创新协同攻关  

  推动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累结硕果

  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隶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始建于1984年。张艳参加工作时就入职该单位,她的工作履历几乎与研究所的成长“同龄”,从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扎实苦干,到负责全面工作,见证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工作条件还比较艰苦,张艳对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干工作的日子记忆犹新。“跟瓶瓶罐罐打起交道来,很快就忘了时间。”她说。10年、20年、30年,研究所也一步步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瓶瓶罐罐被精密仪器所取代,手工检测方式被仪器检测方式所取代。”张艳说。这都得益于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和各行业同步发展。

  农产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尤为重要,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张艳和她所带领团队的不懈追求。多年来,张艳带领团队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检验和质量评价等开展联合攻关。在新标准、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在张艳的带领下,单位领衔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检测机构资质,获批组建了自治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先后获得2015年、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优秀集体”“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为提升自治区乃至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工作中带头率先垂范 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中的张艳既是单位负责人,也是最普通的研究员,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张艳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做出样子和成绩示范给大家。

  她一方面注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全心全意做好科研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多年来共主持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奖成果6项,其中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创新团队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三等奖各1项,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项。所研发制定的标准和检测技术在全国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支撑引领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高效发展。

  “这么多年从事农业工作,我深刻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一片深情,真正认识做好‘三农’工作才是扭住了牵系民生的最大福祉。”张艳说。我区农业特色优势明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枸杞、酿酒葡萄、畜禽养殖业等在部分地区已形成规模和效益,张艳和团队成员连续多年开展区内外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保证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开发应用贡献了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她们还承担了自治区“两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指导与检测工作,认证农产品300余个,助推了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张艳十分关心县、区级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建设运营情况,她到全区各地的基层检测站指导工作,通过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各方面重视此项工作,希望检测网络覆盖乡村,检测设备落到田间低头,实现对农产品的零距离动态管理,推动我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与制定枸杞国家及地方标准 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枸杞产品的国家及地方标准陆续出台,解决了我区长期存在的产品生产没有标准依据的问题,而张艳带领创新团队在其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宁夏枸杞种植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承袭悠久的传统文化,我区目前仍有广泛的种植面积,有100万亩左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枸杞产业又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长期以来,枸杞中农药残留无限量标准可依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对出口贸易造成很大影响。”张艳说。

  根据自治区部署要求,她们制定了《枸杞》国家标准、《绿色食品 枸杞及枸杞制品》《无公害农产品枸杞检测目录》行业标准和《枸杞中二氧化硫快速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枸杞》《枸杞贮存要求》等地方标准颁布实施,为枸杞规范化生产和产品加工提供依据。首次将7种农药在枸杞中残留最大限量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动了枸杞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实施,有效破解了农药残留这一制约枸杞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枸杞中农药残留安全判定有标可依。

  推动枸杞的农药登记工作对于保障枸杞质量安全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因为前期投入较大,企业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鉴于此,张艳团队参与实施了由政府投入资金的相关科研项目,经过大量实验和数据积累,对使用农药的浓度、次数、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进行了规范,实现了相关工作“零的突破”,有力地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32年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张艳和创新团队用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点滴成就,为保障全区农产品安全撑起了一把结实的“保护伞”。

  (记者 王 茜)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