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执教回归生活本真 绘画追寻艺术原点——访自治区政协委员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杨升
2020-07-28 09:45:26   来源:华兴时报

  杨升,十一届自治区政协委员、民革宁夏区委会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民革宁夏区直工委书画支部主委、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文史馆书画研究员、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他辅导的学生获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少儿绘画展览和比赛的最高奖。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曾获贺兰山文艺奖一等奖和自治区优秀文化作品表彰奖。

  十年来,杨升白天授课,晚上潜心创作,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缘于画笔  始于深情

  “特教老师”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如果不用心发现,这个群体很少会被公众关注。“和普通老师不同,特教老师除了要指导孩子的学习之外,还要扮演这群孩子生活中的其他角色,我们是医生、是朋友,更是除了父母之外最能包容他们、理解他们、最熟悉他们的人。”杨升说。

  宁夏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们活泼可爱,校园充满勃勃生机,这里也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园丁们——特殊教育老师,杨升也是其中一员。

  1990年,杨升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来到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从此便与特殊教育及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他在20多年的特教生涯中不断探索适合特殊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让美术成为打开特殊儿童心灵的一把钥匙。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爱上美术,他们用画笔和世界对话,也用画笔和自己的心对话。

  杨升是宁夏人,一个西北汉子,憨厚朴实,性格内敛含蓄,不善言辞,做人做事低调真诚。上师范的时候,他的作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美,由此激起了他画画的兴趣,逐步走进了绘画世界。在内蒙古大学妥木斯油画研修班学习的一年,他的艺术生涯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斑驳的土坯房,羊圈,雪后的村落,门前的鱼池,村口的沙枣树……他的画作有一种亲切感,让人感到一股暖暖的人间烟火味和乡愁。

  杨升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的感受和理解再现外界的物象,为观者提供感官上的审美愉悦。他的油画作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易懂易看。“老家房子的建设渐渐没有了乡村特色,使我心中有一份隐隐的痛,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的是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很多淳朴的人情渐渐淡去,很多承载过往岁月的珍贵物件也在时代的浪潮里消失。”杨升觉得,他一定要把这些记忆中的东西画出来,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出对那片土地最深沉的依恋。

  为折翼天使导航

  杨升的油画作品,恍若穿越时空,与历史相交融:袅袅的炊烟、虚掩的柴门、坍塌的泥墙,村庄的静态之美跃然纸上;忙碌的扬场、热闹的迎亲,宁夏的风土人情扑面而来;聊天的老汉、归途的羊群、激动的老兵……画展现场,观众们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

  一群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参观完画展后,还不愿离去。他们兴奋地围着杨升,用手势比划着对杨升的敬爱和祝福。那场面是温馨、感人的,正如墙面上的一幅幅作品,是杨升最为熟悉的。“这几年,我区特殊教育发生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健全,教学设备逐步现代化,但教师专业性水平低、贫困学生生活负担重等因素,制约特殊教育发展。政府应加大特教教师培训力度,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杨升说。特殊学生也一样,也渴望人生出彩的机会,而特教学校则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提起自己的学生,杨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他笑着说,在他所教授的学生中,有不少都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杨升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至今已有28个年头。“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与外界隔绝的,他们既存在心理问题,又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知,需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呵护。”杨升说,他很庆幸自己能成为这些孩子人生中的引路人。

  “学生不会说,也听不懂,一个简单的点名答到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曾经,杨升也对自己的工作疑惑过,他甚至在想:特教老师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到底来自于哪儿?思想上开始斗争的时候,他看到其他特教老师都在尽心尽力地上课,尤其是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场景触动了他,他开始学习手语,和孩子们耐心交流。后来他发现,一旦取得这些孩子们的信任后,每一名学生听课时都非常认真,从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感动了他。“喜悦与兴奋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顷刻间似乎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伟大的。”杨升深有感悟地说。

  “从事特教事业,也许我永远也无法做到桃李满天下,但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我想我的成就感就来自于孩子的变化和进步吧。”杨升高兴地说,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教事业,这是特殊儿童的福音,同时也增加了所有特教老师的信心,他希望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让这些孩子们学到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油画创作源自生活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当看到‘宁夏首批医疗队135名医务工作者赴湖北开展援助’这则新闻时,我心潮澎湃,为宁夏感到骄傲,为宁夏人和每一位援助医生大无畏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而自豪!”杨升说,第一次知道钟南山这个名字是在2003年的非典。17年后,当在网上看到这位85岁的老人在高铁上疲倦的照片。这一刻杨升落泪了,他想把对这位老人的牵挂与敬佩用画作表现出来。

  “这种情绪持续感染着我。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创作一幅反映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作品来?我脑子不停地闪现着宁夏救援队出征前每个人自信、昂扬的形象。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只有匆匆整装、急切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的脚步。”于是,杨升接连创作着与抗击疫情相关的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走过二十多载春华秋实的勤勉之路,杨升的作品显示了一种本能的诚实,没有身心的繁杂、没有技术上的摆弄,笔端尽是真诚。特别是在潮流变化、时尚泛滥的今天,他却习惯于平静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精彩纷呈、洒脱意趣的艺术天地。他努力地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感知身处的社会和文化,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记者 毕 竞)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