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愿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底——访自治区政协委员 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曾秀平
2020-09-15 08:49:49   来源:华兴时报

  曾秀平,自治区政协委员,2016年11月在银川成立了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至今,服务残疾人331人,助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就业、社交,服务次数达到3972人次;曾秀平服务的特需关爱青少年40人,帮助他们成功就学、就业;她连续4年举办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考试培训班,共培训70余人,其中40余人通过国家考试,为宁夏社会工作作出了贡献。

  厚积薄发

  2006年曾秀平进入大学学习社工专业,在大学期间参与了由香港理工大学、青年发展基金和北京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成长向导计划项目,通过一年学习实践,项目效果明显,受导者们反馈强烈,得到了家长、学校及社区的认可。正是由于这个项目做的非常出色,曾秀平在社工服务的专业感、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也体会到了社工的魅力。怀着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好感及痴迷,她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的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由于是第一届学生,课程设计及专业培养都是摸索期,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凭着对社会工作的坚定情怀和使命,曾秀平和同学参与了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和武总医院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曾秀平用社工理念引导农民工子弟成长,带领他们开拓视角,融入社区。同时,曾秀平走进医院,开始医务社工的学习和探索。

  医务社工实践期间,曾秀平尝试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复杂而繁琐的工伤赔偿,包括介入式哀伤辅导。由于曾秀平和同伴介入,该医院的病患关系得到缓和,患者开始接纳且肯定社工这个职业。这让曾秀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工之路。

  近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工作才刚起步,老百姓对社工这个概念还很模糊,在这个概念还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秀平在向持权者、管理者、服务对象讲述社会工作时,他们的迷惑和不支持让曾秀平有种沟通不畅、做事不利的尴尬处境。但是曾秀平坚持认为社工这个职业能对社会的平稳发展和老百姓的和谐生活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于是在各种艰难险阻、磕磕碰碰下一路前行和摸索。

  与丈夫结婚后,曾秀平来到了宁夏,2016年创建了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团队成为宁夏首家由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联合成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十年的积累摸索沉淀,让曾秀平这个海南姑娘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开始绽放。

  仅2016年一年,曾秀平就做出了以下成绩:担任银川市西夏区向阳花特需关爱青少年项目负责人;开展了西夏区8个街道的培训,涉及70多个社区以及6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宁夏大学对29名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参与银川市社区公益创投之老来“伴”爱心帮扶结对项目,带领团队共帮扶了社区8位空巢老人,共为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老年人小组活动14次,志愿者团建3次,项目最终获得了银川市首届社区公益创投标杆型项目。担任银川市一级特困残疾人个性化社工服务项目负责人,完成了6个月共12次服务详情单的编写,且为152户残友共开展关怀访视536次,生活陪伴138次,文体娱乐260次,情感交流90次,心理咨询40次,法律咨询4次,政策咨询60次,健康指导34次,就业指导76次……

  2017年她成为宁夏唯一获得“中国百名社工人物”荣誉的人。

  砥砺前行

  2017年至2018年,曾秀平带领团队在五里水乡社区和荣锦苑社区开展“三社联动”服务项目,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共3家,引入社会爱心企业参与社区服务近20家,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人才4名,这两个项目在2017年宁夏福利彩票公益金结项评估中分别取得了银川市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区41个项目中分别排名第二名和第三名。

  2017年、2018年、2019年曾秀平还受聘北方民族大学、银川大学任讲师讲授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其机构目前就有该校毕业生就业。春熙社工机构还连续接收了来自成都、西安、北京、兰州等地的社会工作实习生和毕业生,有效地解决了实习生、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

  从定居宁夏开始,曾秀平就向银川市民政局、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政协等单位递交关于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的若干建议,被自治区政协、自治区民政局等单位采纳,为银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言献策。

  在2017年自治区三社联动项目汇报暨项目培训会上,曾秀平作为社工代表发言,发言题目为《因为梦想 所以坚持》,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2018年5月,曾秀平作为社工代表参加了由自治区组织部组织的五四青年优秀人才座谈会,与自治区组织部的领导积极沟通,得到了自治区组织部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肯定与关注。

  自今年3月复工以来,曾秀平和她的团队比以往更加忙碌。每天微信运动几乎都在2万步以上,丈量着她为社会服务事业所迈出的坚实步伐。“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一些孤寡高龄老人和失业失管青少年问题得到解决。前期受疫情影响,很多工作开展得比往常迟了一点,但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却是耽误不得。”曾秀平说。

  社会服务,是“温暖”的象征,但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曾秀平而言,却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她说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温暖只是工作的一部分,看到对方的不幸感同身受,不抛弃不放弃,甘于奉献,竭尽全力。这才是她要去坚持的。

  (记者 王 茜)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