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临危受命担重任 身先士卒急先锋——访自治区政协委员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陈中伟
2021-02-23 08:55:54   来源:华兴时报

陈中伟参加义诊活动。

  “从医32年如一日,我在医院的急救岗位工作。和平年代,这里没有硝烟,但是每天都在上演生与死的搏斗;这里不是战场,可是每天都在重复血与汗的交融。每天,我与同事们都会展开一系列生死营救,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都无怨无悔、不改初衷!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职责所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月5日,在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陈中伟如是说。

  勇挑重担践使命

  去年2月4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接到国家卫健委抽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宁夏)驰援湖北的通知后,陈中伟主动向医院领导请缨,要求奔赴湖北前线抗击疫情。受命后作为救援队副队长,他迅速集结队员及9辆救援特种车辆,用了短短6个小时,装载医疗物资及设备200余箱,带领宁夏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连夜出发奔赴武汉一线。到达武汉后,陈中伟顾不上休息,带领队员到方舱医院熟悉工作环境。医疗队申请成立了由黄河队长为书记的临时党总支,连夜制定了工作预案,明确职责进行分工,成立了指挥组、医疗救治组等7个工作小组。每天晚上8时召开各小组工作例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解决,为宁夏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方舱医院顺利展开工作开了个好头。开舱时间迫在眉睫,陈中伟临危受命,担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医务部主任,此时距计划开舱收治病人时间已不足20小时。虽然在医务部门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要尽快运转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方舱医院的统筹安排下,他立即着手筹备医务部组织架构,连夜创新制定了医疗20项核心制度和6个流程,在不到8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方舱医院B舱、C舱800多张床位患者的收治工作。方舱医院是一个创举,为了缓解当时“一床难求”的现象,响应党中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早尽早”的号召,旨在尽快达到切断感染源、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但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试边行。陈中伟和其他8支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的同事们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领导下,短短4天时间将一个由会展中心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打造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阵地。在方舱医院,病人最关注三个问题:何时检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出院?于是,陈中伟将工作重点从初期收治病人的数量向质量提升转移,根据方舱医院实际情况,理顺并完善了患者核酸检测及CT检查的流程,避免了无序及重复检查等弊端,结合新冠肺炎的诊疗指南,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并兼顾个体差异,建立医务部-方舱负责人-医疗组长-值班医生四级管理制度。“有一次,我们的医生正在诊治一位老年患者,患者的心跳突然停了,当时我正在指挥部值班,立即和舱内医生沟通,组织医护人员展开抢救工作,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患者终于恢复了心跳。”陈中伟说,方舱医院时刻都会面对突发情况,比如停电、信息系统障碍、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等,对此,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按分舱分区配备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要求值班医生必须熟悉抢救流程,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

  攻坚克难树模范

  东西湖方舱医院在高效运转的一个月里,共诊疗新冠肺炎患者1760人,高峰时期在舱患者1434人,工作量是武汉14家方舱医院的第二位。其中宁夏第二批医疗队主要负责的B舱收治了患者714人。“大家一个班要在舱内工作6个小时,但因进出舱人员多、穿脱防护服程序繁琐,回到驻地总共要10个小时。在舱内上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队员们只好穿着尿不湿。由于前期医护人员不足,患者多,有时上完一个班休息不到20个小时就要再次入舱工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战略性成果,用事实证明,一切成绩靠奋斗,一切光荣归大家。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党和人民的坚强后盾,我们不惧任何艰险,不畏任何困难,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自觉担起使命,承受极限压力,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陈中伟说,每当想起,医院里同事们忙而不乱的身影,看到全国各地医疗队回程时,道路两旁挤满了手捧鲜花的湖北人民。他被深深地打动和激励着,持续升华了对生命的敬重,对人民的敬意,对祖国的敬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作为医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始终认为,唯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事,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才是医者的抉择,才是劳动者的荣光!报答春光知有处。“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党和人民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对于这份光荣,我将倍加珍惜,用心守护,不忘医者初心,勇担劳模使命,踏实做人,勤勉工作,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陈中伟说。 (记者 毕 竞)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