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巧手“贴”出美好生活——访银川市政协委员 银川市丝语堆艺阁工作室创始人刘玉凤
2021-10-12 08:41:06   来源:华兴时报

  刘玉凤(左一)和工作室的同事们制作丝绫堆绣作品。

  银川市政协委员、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绫堆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玉凤,4岁时因病致残,人生经历了低谷、失落再到重生的过程,如今她开办了银川市丝语堆艺阁工作室,带领一批残疾人从事堆绣项目的创作及销售工作。

  一次机缘爱上丝绫堆绣

  “这个面料底部本身要比外面大,所以排料时要尽量内弯,画线时要从里面画,笔要倾斜一下,才能把后面处理干净……”日前,在银川市丝语堆艺阁工作室,当记者见到刘玉凤时,她正带着同事赶制一批定制的礼品。

  记者静静观赏工作室内丝绫堆绣:《事事如意》《工艺胸花》《月光小鸟》等作品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自然风景、人文风貌尽收其中。在一旁作画的她们,认真细致,在一堆堆绫罗绸缎中认真选材,再借助剪刀、镊子、绣针、糨糊等剪裁、缝合、拼接,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作就在她们手中诞生了。

  “丝绫堆绣起源于隋唐时期的宫廷补绣,因为其材料以布料居多,在民间俗称‘布贴画’,它是民间巧女、刺绣能手在长期的实践中,融合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国画等特点,就地取材,以布代笔,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传统技艺。”放下手中的工作,刘玉凤为记者讲述丝绫堆绣的历史缘由。

  “4岁时因为一场疾病,导致我肢体残疾,处处受到制约,还总是拖累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刘玉凤发现,一味地颓废只能毁掉一个人,必须要走出去,走向社会,学会养活自己。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银川市残联组织了手工制作培训班,抱着试试的态度,她去参加了。

  “我最感激的就是残联,它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娘家人’,在培训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各种手工技艺,它让我相信只要心中不放弃,一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刘玉凤回忆说,看到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特殊面料在老师的巧手下变成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手工作品,当即就喜欢上了这个手艺,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她最庆幸的就是选择了丝绫堆绣。

  培训结束后,她开始尝试学习制作,一开始只是兴趣爱好,根本没想过这将成为她赖以谋生的职业。

  “有一次我带着做好的几幅作品去参加银川市的一个手工艺品大赛,竟然获得二等奖,参赛人员及观众对我的作品大加赞赏并纷纷与作品合影留念。大家一致鼓励我多出作品,参加更高级别的大赛。”刘玉凤没想到大家对她的作品这么肯定。

  通过多年对丝绫堆工艺的刻苦钻研,刘玉凤的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她远赴北京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回来后作品风格多变,工艺技艺大幅提升。

  2010年,刘玉凤成为了残联特聘的丝绫堆绣技艺老师,从那天起她就把丝绫堆绣当成真正的主业。

  一门手艺成就新人生

  “自从接触了丝绫堆绣,让我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大家通过作品认识了我,我也用手艺养活了自己。”刘玉凤说,一人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在每期的培训班,很多残疾人都能学到一技之长,从而挣钱养活自己,看到她们高兴的样子,那种成就感超越了个人取得成绩时的成就感。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有地方就业,作品有地方销售,2010年,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刘玉凤开办了银川市丝语堆艺阁工作室,积极招收周边地区的残疾人进入生产基地,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后留用。

  在工作室,有一位一直跟随刘玉凤的徒弟——马文娟,从2013年开始,只要刘玉凤授课,她都会去参加,慢慢也喜欢上了丝绫堆绣。

  “我以前不愿意出门,更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但是刘老师让我走出自闭的圈子,重新认识了自我。”马文娟说,经过长期系统学习后,现在已经可以协助刘玉凤做教学工作。

  像马文娟一样受益于丝绫堆绣的残疾人不在少数,在刘玉凤的帮助下,很多人逐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心中有美人人都是传承者

  2010年至2017年,是刘玉凤人生最精彩的7年,她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诸多赞誉。

  2012年,她率领创业团队参加第二届宁夏青年创业电视大赛,经过几轮残酷的筛选,最终在众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2015年获得第三届西北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丝绫堆绣)项目一等奖;2016年获得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绫堆绣)项目传承人资质;2017年获西夏区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年底,她因为腿部手术原因,无奈的将经营多年的工作室关闭了。直到2020年,病情好转后,她又捡起了丢失许久的手艺,重开了工作室,充实团队,继续把丝绫堆绣手艺做起来。今年,她获得了自治区级丝绫堆绣项目资质。

  刘玉凤还一直积极参加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多次将她的堆绣作品进行捐赠,把款项投入慈善基金会。

  “和其他技艺相比较,丝绫堆绣的技巧其实不难掌握,只要静下心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老少皆宜,关键看你能不能发现美,有没有心思留下美。”刘玉凤告诉记者,作为传承人,目前她也在积极推广这项手艺,工作室现在一直在培养丝绫堆绣县级传承人。刘玉凤还开设了网上直播,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让更多人认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丝绫堆绣,也让工作室的产品有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记者 郝 婧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