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将司法为民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访沙坡头区政协委员 沙坡头区司法局宣和司法所所长王瑞萍
2022-06-21 09:07:53   来源:华兴时报


                               
                          王瑞萍(中)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

  王瑞萍,沙坡头区政协委员,沙坡头区司法局宣和司法所所长。9年来,她在基层司法所“舞台”上专注职责,以帮助辖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为追求,不计名利,不求回报,两次因公负伤仍坚守岗位,历经一次次艰难考验,不仅成为一名公正不阿、以理服人、群众信任的调解员,还成为一名精于管理、善于带兵、爱岗敬业的优秀基层司法干部。

  一份执念 解民心忧

  大学毕业后,王瑞萍回到家乡中卫,选择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成了王瑞萍的第一追求。

  “每当为群众调解好一起纠纷,为受家暴的妇女伸张一次正义,为辛苦的农民工要回一笔工资,看到社区矫正对象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回想多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点点滴滴,王瑞萍感触深刻。

  2017年,永康镇侯某某工伤死亡后,死者家属与用工方在宣和镇鹤岗公墓发生肢体冲突。危急关头王瑞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控制现场过程中不慎跌倒左腿受伤,但是她并未放弃,忍着钻心的疼痛瘸着腿连夜主持调解,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地劝解,第二天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等到用工方将赔偿款履行到位后她才去医院治疗。

  手术后不到2个月,王瑞萍又拄着拐杖回到岗位,期间嘴起了一层层干皮,身体消瘦了十几斤,直至现在走路还有明显一高一低的症状。2020年,她在一次违章建筑强拆现场受伤,被诊断为脑震荡、面部损伤,简单包扎后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纠纷现场。

  一双慧眼 洞悉矛盾

  多年来,日常下乡为群众调解纠纷是王瑞萍的“家常便饭”,一年有多半时间她的嗓子都处于嘶哑状态。

  2020年7月,王瑞萍接手调解了一起涉及100人的群体性农民工工资纠纷。当时下着暴雨,但为调查取证,她依然驱车赶往距离单位40公里外的工地,山洪阻断了路,直至晚上9时她才赶到调解现场。等到调解成功已是次日凌晨2时。凌晨4时,她将仲裁申请、笔录全部上传到仲裁系统后,在办公室休息了3个小时后又爬起来联系企业和施工方,当场给农民工一一核对信息,发放100多万元工资。看到最后一名农民工拿到钱,她瘫倒在办公室睡着了。

  2017年,苏某某因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王瑞萍在走访中了解到苏某某全家7口人居住在仅有54平方米的砖瓦房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在家务农艰难维持。为了解决苏某某的家庭困难,王瑞萍及时联系当地技校对苏某某夫妇进行养殖和刺绣培训,并帮助苏某某申请临时救助金和无息贷款,对接爱心企业进行捐助。现在,苏某某家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院里还建起牛棚和羊圈。“要不是王所长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苏某某感动地说。

  如今,王瑞萍管理的2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重新犯罪。

  一腔丹心 躬耕基层

  9年来,王瑞萍刻苦钻研法律知识,通过自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并获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成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王瑞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资源构建“全镇网格化大调解”格局,建立“覆盖三级调解网络”,培养150多名专兼职调解队伍,创新“人民调解+仲裁+信访+诉讼”纠纷治理模式,打造“枫桥式司法所”新样本,帮助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起,为群众挽回各类损失5600余万元。

  面对群众诉求她从不推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工作起来常常不能按点吃饭,孩子从小交给老人照看,因工作曾连续5个月没有回过家,4岁的孩子已习惯没有妈妈在身边的日子。

  9年来,王瑞萍用双脚走遍辖区内所有的村民小组,用真心、爱心、耐心,把司法工作做到群众的炕头、地头、心头,将司法为民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成为群众口中能办事的好闺女。她换岗不换志,把“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用无悔青春生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司法为民的职责担当。(记者 孙振星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