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用科技打造全产业链农业“航母”——访自治区政协委员 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万立军
2022-09-20 08:58:45   来源:华兴时报

万立军工作照。

  稳重的言谈,语速明快而坚定,矫健的步伐流露出干劲十足的精气神……这是自治区政协委员万立军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80后创业者,万立军完成了从农民到实业家的跨越,建立起集园区、基地、农工贸科为一体的农业发展集团,带动乡亲致富,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经纪人”“感动宁夏十大青年创业人物”等荣誉。万立军一直认为:“越是优秀的人越要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要勤奋,越是智慧的人越要谦卑学习。”

   不凡人生成就农业大亨

  “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吃的就是黄土地这碗饭。”万立军从不安于安逸。万立军的童年在中卫市迎水桥镇杨渠村度过。当时一家6口人,虽有5亩地,但只有2亩地能种点小麦、水稻。由于家庭贫困,万立军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他搬过砖,拉过车。

  虽然人生创业八起八落,但每次都能逆风而行。2016年,万立军创立的万齐农业发展集团成为中卫市沙坡头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今年9月初秋,走进万齐农业发展集团,绿树掩映中,办公楼墙面“创新改变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的大字跃入眼帘。这句话早已深深地烙入所有万齐员工的心中。万立军说,这句话是由他多年摸爬滚打后的亲身经历而来,“做农业难,把科技用在农业上更难。”万立军说,2009年,他第一次涉足大米加工行业,自家3000亩水稻产量不够,需要向农户收购。由于缺乏经验,又被同行哄抬收购价,到他手里的水稻卖价高、质量差,最后还因储存不当发霉了。

  “一下子亏了好几百万元,心里不甘啊。那段时间我就开始琢磨,如果储存水稻的罐子里能通风,水稻还会发霉吗?”多少次试验都失败了,他打破常规,在储存器上增加通风设备,最终自己设计发明了一个集合烘干、储存功能于一体的存粮塔。

  “这个例子只是我失败后总结经验事例中的千分之一。”万立军笑着说,“以前我吃了不懂科技的亏,现在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许多教训告诉我必须想方设法让科技为农业服务,只有这样,农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宽广。”在他的反复打磨下,2010年,万齐的大米在市场一炮打响,当年销售额就达4000万元,存粮塔这种设备也已广泛推广到宁夏各地大米加工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断创新方法,几年下来,万立军总结经验搞发明,获得的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就有22项。

  如今,在万立军的农场里,新鲜的机器和软件数不胜数。测土配方、包装二维码扫描全程追溯、农业数据控制大厅……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做农业高科技,万立军还成立了一个孵化平台。“如果念到大学,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条道路。”万立军说,“我没学历,但是有阅历。”2013年,为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万立军斥资4600万元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及“中卫市小微企业科技服务示范平台”,帮助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

  深耕农业打通全产业链脉络

  只做熟门生意,还是尝试新机遇?万立军选择后者。

  万立军拿出一份材料,上面是谷歌地图打印出来的田块地图。万齐农业发展集团在中卫有4万亩地,种植几乎所有的经济作物,包括很多树苗——万齐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而这些也只是其旗下众多产业的一角。

  最初创业时,他搞了从谷物到蔬菜的所有大田作物的育苗,走在了全宁夏的前头;如今,但凡与农业沾边的产业,几乎无一例外囊括在万齐集团的产业链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把种植产业、加工产业、养殖产业当中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流通大户孵化成产业老板、家庭农场主,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万齐集团在中卫南山台地区投资3亿多元,建设高效矮化苹果种植基地,与优质枸杞种植基地共同打造一个休闲式一二三产融合农庄。其旗下拥有特色种植基地12个,包括南山台5000亩现代高效苹果种植基地、寺口子万亩生态枸杞种植基地、500亩标准化绿色露地蔬菜、30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及2700亩绿化苗木培育基地,其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团年销售收入3.18亿元,总资产达4.6亿元。

  近几年,万齐农业发展集团累计引进新技术100多项,累计发明70多项专利,有效带动了农业领域的发展。在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方面,集团雇佣生态移民区的贫困户、孵化贫困户,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各类农民2000多名,学校也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学校。

  “农产品生产质量追溯体系”是近几年流行的新词,然而在2013年,万齐已经将其应用在自主生产的枸杞、苹果、蔬菜上,从种植到销售进行全程质量监督。

  引进这套系统时,不少人不理解,质量追溯体系短期内必定增加昂贵的成本却不见收益,仅覆盖十分之一种植基地就投入800多万元;对农产品设置了高门槛,许多农产品因为不达标无法进入市场。万立军笑着说:“过了快十年,许多人才追上步伐。凡事不可只看眼前利益,要相信时代的发展。”

  如今,在万立军200多人的团队中,有18名科技特派员,还引进了2名食品学博士。“等再过些年,我培养的这些接班人一个个在这里创业成功,成为一个又一个‘产业老板’时,就是我人生后半生最大的喜悦!”万立军认真地说。 (记者 毕 竞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