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聚焦发展促转型 企业蝶变满目新——访自治区政协委员 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园
2023-05-09 09:20:26   来源:华兴时报

袁园观察葡萄藤长势。

  袁园,自治区政协委员,现为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8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她接过了传承两代的“酒杯”,决意用青春为酒庄发展打开全新视角。

  2020年,袁园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一系列荣誉,见证了她的蜕变。

  学以致用 扎根故乡谋发展

  “我起初不知道如何去做酒庄,只因父辈一直坚持在做,就想着要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2015年,袁园自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系毕业,从城市回到田野,扎根贺兰山下。“我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十多年来,父亲埋头深耕葡萄酒产业,只求种好葡萄、酿出好酒。可在我看来,葡萄酒的魅力不该局限在‘好喝’。”袁园说。

  袁园接手酒庄的工作之后,用旅游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为酒庄的发展设计了新蓝图。经过深思熟虑,袁园作出决定——推动酒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葡萄与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开放酒庄,让更多人走进来,学习参观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过程,带领游客亲身体验,领略葡萄酒魅力,感受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具有天然优势。”袁园介绍,从源头到产品,都在酒庄里实现,种植、采摘、酿造到品酒,游客能经历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葡萄酒,每一个环节对游客来说都是新鲜、有趣的。

  为了吸引游客走进酒庄、留在酒庄,袁园积极与各领域专家合作,主持葡萄园、车间改造,推动酿酒技术升级,通过拓宽产业赛道、产品更新换代,强化酒庄吸引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酒庄在袁园的带领下成功转型升级,在一众酒庄中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这家没有销售团队的酒庄,80%的销量来自于慕名而来的游客。

  实干担当 打造致富新平台

 “黄河上游 贺兰山下”这是志辉源石酒庄微信公众号的介绍,也是袁园和酒庄员工们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他们像一株株葡萄藤扎根在贺兰山东麓的土地上,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快速成长。

  酒庄的“老牌”酿造工徐娟红,曾经靠打零工补贴家用,来到酒庄后,一干就是16年。“袁总为人随和,经常跟我们聊理想、谈未来,眼看着她说过的话变为现实,我们对未来也是越来越憧憬。”徐娟红笑着告诉记者。志辉源石酒庄的工人与传统酒庄的季节工不同,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这得益于袁园整合葡萄酒文化游、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休闲运动游等,丰富了酒庄业态,拓宽了岗位需求。

  “酒庄发展到今天,凝结了很多老员工的心血。”袁园说,酒庄1000余名工人,一半以上都是附近村民。未来,要把酒庄的丰富资源,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与大家一同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

  “源石的含义是,酒庄源于这片石头地。我们的根在这里,既不能辜负土地,更不能辜负群众。”袁园说,酒庄的根系,已深入这片土地。下一步,要继续建设贺兰山运动公园,办好自酿节、星空朗读、红酒马拉松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让贺兰山东麓火起来,让员工的钱袋子鼓起来。

  放眼未来 聚焦生态新使命

  1996年,袁园的父辈在贺兰山下种植防护林,风吹石头走的景象成为历史。2008年,通过生态修复,志辉源石酒庄在废弃砂石坑中拔地而起。“生态立园、绿色发展”的种子在袁园的心底生根发芽。酒庄的很多装饰是修剪下来的葡萄藤,园区里的枯木和废弃的橡木塞,也会重新利用……在袁园的持之以恒下,千疮百孔的矿区,变成了曲径通幽的花园,300多种植物在戈壁滩上安了家。

  “生态优先”始终是袁园对未来规划的关键词。通过生态治理、生态修复,让荒滩变金滩,让荒山变青山,这是多年来,袁园探索出的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之路。2022年,她推动开展志辉源石(二期)矿坑生态修复项目,计划将酒庄以北废弃的云山矿区进行修复重建。

  “贺兰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依靠它生活,就要承担起守护它的责任。”袁园说,曾经人们“靠山吃山”,如今则要通过拓展“葡萄酒+旅游”“萄酒+文化”“萄酒+生态”“萄酒+艺术”等新业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贺兰山东麓的美好。

  从采砂到造林,再到生态修复,贺兰山见证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新一代酒庄庄主的成长。如今的贺兰山东麓,无垠的葡萄藤织出一幅绿色图景,50多万亩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基地纵贯南北,绿不断线、景不断链,葡萄园包裹着酒庄,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张海峰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