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前排右一)在宁夏四季鲜蔬菜批发市场调研。
徐秀梅,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自大学毕业后就从事统计工作,38年如一日,深耕宏观经济和工业经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分析、精准研判全区经济运行情况,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扎根西北 以笔为犁的统计初心
“数据是静止的历史,我们要对历史抱有严谨而热忱的态度去记录。”徐秀梅说。她1987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来到宁夏,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如今担任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秀梅日夜伏案,笔耕不辍。
徐秀梅告诉记者,她初到宁夏时,统计工作全靠人工核验完成,她白天走访调查,晚上伏案计算,常常工作到深夜。
2016年,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帷幕,徐秀梅主动扛起宁夏统计改革设计师、拓荒者和督导员的第一责任。面对改革攻坚的艰巨任务,她创造性地提出“依法统计、精准统计、创新统计、智慧统计”的新定位,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徐秀梅的推动下,自治区28项重大统计改革任务全面落地见效:22个县(市、区)全部依法独立设置统计机构,组建宁夏统计执法监督局;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区与各市、县(区)核算数据总量、速度和结构完全衔接;创新建立数字经济监测核算方法,填补了全区多项统计监测空白。
这些改革举措不仅夯实了宁夏统计工作的基础,更为全国统计系统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宁夏经验”。如匠人琢玉,如将士点兵,经她手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千锤百炼,每一份报表都承载着使命必达的信念。
数据为民 让统计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普查数据是国家的家底,我们必须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真实数据。”徐秀梅说,当提到人口普查数据时,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她带队深入基层检查数据质量。当发现金凤区存在流动人口漏登情况时,她立即组织力量重新核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她的严格把关下,宁夏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近年来,宁夏统计工作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统计局用“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改革之花”高度评价宁夏统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得到如此赞扬,徐秀梅也没有降低对自身以及团队的要求。
去年,徐秀梅带队调研指导银川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她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当地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调整完善政策、促进发展提供信息支撑。这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她以极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带动宁夏统计事业的发展,大家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依法调查,做细做实人口调查各环节工作,高质量完成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统计工作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民生冷暖,我们记录的不只是数字,更是时代发展的轨迹。”徐秀梅说,在统计哲学中,数据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字,而应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资源。她推动统计产品从“专业报表”向“民生指南”转变,让统计数据真正“活”起来。
去年,《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首次测算出宁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数据支撑。徐秀梅主导开发的“宁夏统计”App,让老百姓能随时随地查询就业、物价、收入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数据,实现了数据“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愿景。这种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的统计理念,使宁夏统计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十八载春秋,徐秀梅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宁夏统计事业。从统计数据到大数据应用,从传统统计到现代化改革,她亲历并推动了宁夏统计工作的历史性变革。头雁领航带动雁阵起飞,在她的带领下,宁夏统计已从过去的跟跑者成长为部分领域的领跑者,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统计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秀梅和她的团队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用真实准确的数据记录新时代宁夏发展的壮丽篇章。
数据无声,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统计平凡,却关乎国计民生。徐秀梅用三十八年的坚守证明,在平凡岗位上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正如她所言:“我们或许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一定要做历史的忠实记录者。”这位数据星河中的耕耘者,用忠诚与专业,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统计之歌。(记者 孙振星 实习生 张 雪 文/图)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