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融合的重要前提,离不开移民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多民族移民格局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随着不同形式的移民活动,在宁夏这片大地上不断唱响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我区各族人民群众中也更加深入人心、得以铸牢和强化。
为引导我区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今年,自治区政协将“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当代移民对宁夏的历史作用和所形成的历史经验”列入协商计划,由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开展专题协商。
“当代宁夏移民历史,再现的是宁夏70多年汇集而成的中华各民族在宁夏的奋斗历程,开展宁夏移民历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谈及移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时,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宋建钢说。
有准备有质量 紧扣议题强基础
“我们计划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当代宁夏移民历史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等方面展开调研。”2月17日,在“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当代移民对宁夏的历史作用和所形成的历史经验”开题会上,宋建钢表示,调研要紧扣协商题目,更加突出宁夏移民历史在促进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经验,以移民历史促进民族交融和交往为抓手,共同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为党委和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为了更加深入地知情明政,有针对性开展调研,专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为提高调研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应意识到移民是宁夏乃至全中国的一个重大课题,重视移民、移民工作和移民研究,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3月28日,自治区政协委员大讲堂第三期正式开讲,邀请了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杨森翔,结合宁夏移民历史沿革,围绕移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作用,为委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辅导课。专委会还开设了《百万大移民》读书活动群,让委员们带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把“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学习,围绕现实问题去学习、思考和建言,为深入调研取得实效提供保障。
有深度有感动 脚沾泥土访民情
在扎实学习研讨基础上,4月中旬至5月中旬,委员们深入我区四市田间地头,生态林区、移民工厂等地调研座谈,亲身感受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对我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以前大家除了种几亩旱地没啥事做,思想也比较落后。搬迁后,家家有了增收产业,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吴忠市同心县惠安村,委员们了解到,惠安村共搬迁了同心县东部窑山、王团等7个偏远乡镇的移民。近年来,该村不断把培育产业发展作为增收核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邻里和谐和睦的良好局面。
从一片荒滩到阡陌整齐的移民村,惠安村的改变是宁夏当代移民历史的一个缩影。委员们边走边看、边听边问,深深感受到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六盘山林业局,大家被退休干部李永良讲述的老一辈务林人离开家乡来到六盘山林区作贡献的故事深深打动,纷纷表示听到的不仅仅是对六盘山林区移民史的讲解,更是一堂生动翔实的党课。
在“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7月下旬,自治区政协再次组织委员赴西藏、新疆考察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做法,让大家面对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深入分析研究,深刻体现出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的工作新要求,为开好专题协商会议打下扎实基础。
有价值有见地 秀出政协“金点子”
专门协商机构,就要“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协商好不好,关键看成果实不实。历经半年的深度调研、座谈论证之后,11月17日,自治区政协召开“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当代移民对宁夏的历史作用和所形成的历史经验”专题协商会,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出席会议,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扣议题协商建言。
如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商会上,委员们集思广益,与各部门面对面“把脉问诊”。
“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切实凝聚思想共识,汲取共同奋斗的智慧力量,增强我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注重产业发展,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引进更多高精尖人才,提高我区劳动生产力,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通过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当代移民为宁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各族人民广泛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要充分挖掘移民地区的历史脉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塑造好移民地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文化符号,深化各民族地区移民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实现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共同促进我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崔波认真听取各位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他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当代宁夏移民历史持续时间长,地方特色显著,要从理论、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将其作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素材。要加强对宁夏移民文献的整理,做好当代宁夏移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协商报告,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搭建好平台才能更好诠释人民政协的时代担当,干出新样子方能更好展现人民政协的时代气质。专题协商会上,参会人员积极为加大当代宁夏移民研究深入挖掘宣传其价值建言献策,来自各条战线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最终转化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和共识。 (记者 罗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