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驻”进心里 “帮”出实效——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康湾新村工作队真抓实干帮扶成效明显
2023-06-21 09:01:18   来源:华兴时报

  6月底,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第一批驻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康湾新村工作队将完成交接工作,陆续归来。

  盛夏时节,记者驱车赶往康湾新村,了解驻村工作队两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接近村子时,驻村第一书记邱龙彪发来定位,并附上一张羊肚菌大棚里的实时照片。照片上,驻村工作队队员正与村民一起查看羊肚菌长势。根据定位的指引,记者驱车穿过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走过整洁划一的村舍,来到了村上创新建设的“庭院大棚”内。

  “‘庭院大棚’是我们为了解决村里‘空心房’问题,专门规划建设的。”见到记者,邱龙彪第一时间就介绍起这项“杰作”,“每个院落面积在两亩左右,这些房屋空置造成庭院浪费。为此,我们规划在这些庭院里建温棚种羊肚菌,冻干羊肚菌的价格在每公斤600元左右,今年每个棚产量在30公斤到40公斤,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又一条新路子。”

  谈起驻村工作队,康湾新村党支部书记周进雄颇为感慨:“康湾新村如今的发展,真要好好感谢驻村工作队,他们调动一切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四项职责任务’。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康湾新村彻底变了样。”

    党建领航聚合力真帮实扶促振兴

  康湾新村是“十一五”移民村,2020年底,该村脱贫出列,正式进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2021年,康湾新村被列为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于2021年6月,选派人事处二级调研员邱龙彪、政协机关服务中心王庆元、纳震林3名精干力量,成立驻村工作队,奔赴康湾新村开展工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持续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入驻第一天,工作队队员 就走村串户,详细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争取早日摸清民情,建强村党支部堡垒。

  当记者问及党建工作成果时,邱龙彪展示了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党建“线上阵地”截图。扫描二维码进入主页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条幅跃然眼前,继续下滑,会看到“学习动态”“二十大报告”“宣讲课件”“精神解读”“学习笔记”“未来规划”六大板块,详细记录了村党支部学习情况。

  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创建“康湾振兴”微信公众号、“康湾小仔”视频公众号,把深理论说成大白话,大道理讲成小故事,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乡村振兴等的重要平台。

  邱龙彪介绍,康湾新村村民外出务工的比较多,大多数党员不能按时回村参加集体学习,为此,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建立党建“线上阵地”,方便外出党员就地学习。

  “线上”忙起来,“线下”也不能停。针对康湾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合,加强村干部班子能力建设,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和村委会的办事流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原则,不断规范村务管理。入户走访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村“两委”反馈,帮助化解矛盾,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基层治理。通过不断努力,康湾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村“两委”办事流程更加规范,乡村治理体系日臻完善。

    特色产业谋发展产村融合促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扶贫阶段种几亩地、养几头牛的传统产业模式难以支撑新阶段增收致富的新目标,必须走质量增收、产业增收的新路子。

  如今,走进康湾新村的田间地头,一排排日光温室、设施温棚排列整齐。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两年前一起写在纸上的《康湾新村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康湾新村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康湾新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方案》《喊叫水乡康湾新村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计划》真正落地。

  走进正在试点种植的甜吊瓜日光温室里,一股热浪袭来,一排排绿色的沿架而起的甜吊瓜长势喜人,7月中旬就要上市了。

  “我们规划建设150座设施温棚,分三年建设完成,目前已经完成了80多座,其中有4座日光温室,引进试种了甜吊瓜。”邱龙彪说,甜吊瓜市场售价较高,利润可观,今年试种成功,将向全村设施温棚普及推广。

  在日光温室不远处,坐落着10个育苗大棚,村民哈金花在大棚里打理瓜果。

  “我们这些留守妇女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了,每天能挣120多块。关键是村上以前荒废的1000多亩土地,现在也被盘活了,栽种上培育出的瓜苗,收成还挺不错的。”

  哈金花所说的1000多亩地,正是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协调解决的第一件大事。他们先后牵线配套建设了一座10万立方米调蓄水池,盘活土地并种上麒麟瓜。2022年,增加就业务工1800多人次,劳务费达2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万多元。在此带动下,枸杞、麒麟瓜、西红柿、羊肚菌等都成为康湾新村发展的新产业。

  盛夏时节,跟随驻村工作队队员行走在康湾新村的村间小道,日光普照,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远处不时传来阵阵羊叫声,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2021年的时候,除了枸杞,村上就没有别的产业了,现在不光种植业发展起来,还养蚯蚓、滩羊、肉牛等等,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起来。”周进雄介绍,康湾新村鼓励村民积极申请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专项贷款,通过“托管养牛”模式增收。目前,已发放托管养殖分红贷款176户2640万元,户均分红1.2万元。村上还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留守妇女也能就业,村容村貌更是发生了极大变化,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村民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驻村”更“驻心”情暖民心促振兴

  边走边看,边听边聊,记者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起来到了73岁的康伏林家,这也是邱龙彪的定点帮扶户。

  “邱书记快进来,最近都好吧?”看到大家,康伏林和老伴热情地出来迎接。

  进屋后,王庆元、纳震林随手搬来小凳子招呼大家落座,显然他们都是康伏林家的常客。

  康伏林孙女康青今年17岁,就读于银川市六盘山中学,幼年父亲去世,母亲离家,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康青学习成绩优异,但爷爷奶奶岁数渐大。为了让康青专心学习,工作队员们积极对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为康青捐助了5000元助学金。

  “这件事情要特别感谢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给我们的支持。”邱龙彪说,由于康湾新村村民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较大,为了提升收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决定帮助村里未考上学的16岁至25岁青年走出去,到技校学知识学技术,学成后再帮忙牵线,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到技校学习需要一定费用,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发起捐款,2022年总共捐赠6.1万元,帮助17名青年走进技校学习技术。由于康青目前就读高中,成绩优异,驻村工作队队员多方联系,以高于大家的标准对康青予以资助。

  “这个孩子命苦,但是遇到驻村工作队,她又变得幸运了,邱书记经常来家里看我们,还给康青打电话询问学习状况,能看得出孩子非常高兴,我感谢驻村工作队。”康伏林话未说完,眼里已噙满泪水。

  增进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紧扣“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职责任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康湾新村现有脱贫户161户645人,监测户19户85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或进城转移就业,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残疾人等群体,这部分人脱贫难度大。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康湾新村把因疫情停滞的扶贫车间工程又续建起来,建成后将盘活农村现有劳动资源,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建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快递包装袋,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村民们高兴地感慨:“扶贫车间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长久以来农村劳动力‘出去打工顾不上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得以缓解,真正做到了务农、务工和顾家三不误。”

  “村子发展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长。从黄沙扬尘到环境优美;从没有产业、收入偏低到产业增收,不只村民看到了希望,我们也对这里的发展充满了期待。”驻村工作队队员高兴地说。昔日的移民村如今环境好了、产业兴了、乡亲富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日益提升。

  驻村生活马上就要结束,邱龙彪、纳振林、王庆元三名队员用两年时间,把记忆书写在康湾新村的一山一水、沟沟壑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剪辑视频记录了驻村工作的两个春夏秋冬,传递出队员们对康湾新村的深厚情谊。他们写在视频文字里的话语温暖有力:“我们离开,新的驻村工作队就要来了。来来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一定会更加怀念那些因艰辛而充实、因坚守而踏实的火热岁月。驻康湾新村两年,结下一世情缘,我们将继续关注康湾新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刻准备为她的发展再添助力。” (记者 张玉香 罗 鸣 实习生 宋韩春雪)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