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影镜头对场景要求高,去年选景的时候,剧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筛选,走过新疆克拉玛依、甘肃阿克塞等地。在同行朋友的推荐下来到石炭井小镇,才发现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最终将拍摄地定在这里。”8月8日,院线电影《大风吹》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开机,开机仪式上《大风吹》电影制片主任石正伟介绍了该剧选择在这里拍摄的原因。
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协围绕自治区“六优”产业,聚焦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高质量发展,多次组织三级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实地调研,谈问题、寻出路、找对策,积极牵线搭桥,助推北京电影学院与石炭井签订合作协议,以校地合作的形式支持石炭井产业转型,助力我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先后吸引了《万里归途》《山海情》《我的父亲焦裕禄》等30余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以上,如今“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名片越来越响亮。
政协推动小镇文旅产业发展迎来“新机缘”
今年6月,针对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深入调研分析、积极牵线搭桥,协调石嘴山市政协主席张宏伟带领大武口区相关负责同志赴北京电影学院交流学习、洽谈合作。考察期间,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规划定位、人才培养、影视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指导意见,并表示愿意以校地合作的形式积极支持石炭井影视产业发展,助力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考察为“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的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17日,在自治区政协的大力推动下,石嘴山市政府与北京电影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石嘴山市举行。陈雍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北京电影学院在石炭井挂牌成立‘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可以帮助我们在产业发展、活动联办、资源共享、人才培育等领域开展多方位战略合作,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告诉记者,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前景广阔,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同心协力,联手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引领示范作用的标志性影视小镇,推动石嘴山市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将每年定期选拔和组织优秀学生赴基地开展采风、研学、创作、课题研究等活动。双方将根据自身人才培养需要,立足青年干部发展实际,互相提供青年干部、教师挂职锻炼的岗位。北京电影学院将为石炭井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分区、项目建设、服务内容等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发掘、传承和弘扬文化内涵精髓,每年在石嘴山市开展学生毕业作品展(赛)及演出活动,双方共同策划推出一批体现石嘴山元素、服务石嘴山发展、互动体验性强的品牌活动,持续丰富石嘴山市文化消费供给。同时,帮助宣传推介石嘴山市重点景区、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石炭井影视文化资源,积极促成影视剧、纪录片等在石炭井取景拍摄,吸引更多游客到石嘴山市休闲观光。双方还将建立联席会议协商机制,共同创造校地双方协同联动、成果共享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典范。
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共建协议的签订,让石炭井影视小镇在业界的知晓度得到巨大的提升。目前由著名电影人江志强监制的电影《大风吹》,文牧野、张荣吉等知名导演执导的影片《欢迎来龙餐馆》《天坑》正在石炭井勘景布景,计划启动拍摄,可以说,影视产业正在成为石炭井“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成为新时代老矿区涅槃重生的“新动能”。今年以来,已超过10万人到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参观游览。“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来研学的团队就有130多批次,学生将近2000人,导演、制片人等影视圈内人员的相互推荐也让来取景的剧组源源不断。”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主任翟磊告诉记者。
目前,石嘴山市以矿区“披绿”、文旅“掘金”为新目标,加快推进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建设。在抓好影视拍摄服务的同时,将绿皮观光小火车、工业遗址与贺兰山生态治理成果、军事遗迹和影视拍摄点有效串联,开发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吸引自驾游、团体游、研学游和党建团建等各类群体参观游览。
石炭井踏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途”
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至今保存着“全国少有,宁夏唯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遗址,独具特色的复古建筑与有上世纪90年代西北边陲小镇故事背景的电影极其契合。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学校、医院、商店、街道、火车站、俱乐部等建筑,处处彰显着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红红绿绿的门头,贴满广告画报的墙面,以及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让时光定格在那个充满回忆的年代。
石嘴山市是“一五”时期布局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石炭井作为贺兰山内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区,曾因出产“太西煤”而享誉国内外,主导了宁夏经济的半壁江山。彼时,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宁夏的建设者,先后来到贺兰山腹地的石炭井,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这个繁华的小镇因煤而兴,学校、餐馆、影院、澡堂、菜市场等一应俱全。繁华之后,石炭井因煤而困。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贺兰山生态保护的开展,煤炭生产停止,数十万人陆续搬离矿区,鼎盛时期有近13万人口的小镇日渐沉寂。
2017年开始,石嘴山市走上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而石炭井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些老房子被修缮,老街巷也被保护起来。如今,这里已成为现实主义、军旅题材、怀旧年代、未来科幻等影视剧的绝佳取景地,其中在这里取景拍摄的《万里归途》,以16亿元票房成为2022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万里归途》取景时想要一片带有红褐色的水域,我立刻就把剧组带到了马莲滩。”石炭井街道办事处环卫站站长葛义红是这里的“老人”,从父辈“支宁建设”到此后一直在这里生活,当她得知剧组需求后,就找到了马莲滩的一片褐色水域,解决了剧组的难题。
事实上,《万里归途》剧组来到这里之前,已经走遍全国多次勘景,最终把拍摄地定在石炭井也并非偶然。“石炭井地区的地貌综合性最强,与内蒙古交界的地区有大片沙漠戈壁滩。此外,以前许多废弃矿厂还没有拆掉,石炭井矿务局中学旧址、八号泉水泥厂、红光市场等公共设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留存有丰富的工业遗迹。”最终,《万里归途》剧组决定在石炭井搭建赛布拉塔城,开启了在这座小镇拍大片的序幕。聚焦城市发展,政协靶向履职。自治区政协委员罗海波、蒋新录、马铁军等长期关注石炭井转型发展,多次深入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实地调研,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方式,助力文旅影视小镇建设和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石炭井这个煤炭小镇,六十余年间,走过了沧桑变化的“万里归途”。自治区政协牵线搭桥助力推动石炭井踏上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途,如今作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知名导演和游客的目光。这个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又因老工业遗存而焕发生机的小镇,将以“生态旅游+工业影视拍摄基地”的新发展之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 罗 鸣)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