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立足全区实际,推动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党委和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2023年5月至9月,自治区政协主动发挥资源优势、人才优势,通过外出考察、三级政协联动调研、协商座谈、牵线搭桥等形式,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形成《关于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自治区党委,为推进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宁夏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好前景优
在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坐落着一个以生产杏鲍菇为主的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日前,记者走进园区,只见菌菇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有的套袋,有的压实拧口,分工协作,默契配合,一派繁忙景象。园区的食用菌产品实现周年化生产,日产各类鲜菇5吨,年产值2000万元,与当地及周边的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销路稳定。
记者了解到,不只在彭阳县,固原市各县(区)都把食用菌种植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泾源县种植的菌菇有4个品种、443万棒,涉及6个乡镇11个行政村;隆德县把菌菇纳入全县“五特”产业,组建产业专班,通过村企联营,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栽培食用菌……
宁夏种植食用菌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4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在银川市永宁县玉泉营开发区黄羊滩吊庄移民点建设闽宁村,菌草技术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开启在宁夏的规模种植之旅。
闽宁缘,菌草情。“菌草之父”林占熺带领菌草中心团队来到宁夏,手把手教老百姓种“幸福草”。专家们发现,宁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冷凉温差大,土壤洁净无污染,孕育出最适宜食用菌成长的“温床”,种出的食用菌以肉厚品质优、低脂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出圈”。
如今,闽宁协作已27年,“菇”往“金”来,我区发挥气候、资源和政策优势,食用菌产业扩规提质增效。目前,全区食用菌产业规模相对稳定,生产面积3000多亩,总产量1.3万余吨,总产值达1.3亿元左右。
多次调研摸清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接续山海情,携手共富路。
2023年5月,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带领自治区政协考察组,专程前往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古田,进菇棚、访专家、讨经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七进古田”谋划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足迹,为宁夏产业发展寻求合作。
考察归来,自治区政协积极牵线搭桥,推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固原市与古田县深入交流,古田县和大武口区签订《古田县与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对口协作方案》,从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加强企业投资合作等方面,深化两地食用菌产业合作;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带领市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走访考察古田县多个食用菌企业和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力争达成联合发展食用菌合作意向,加快推进固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在宁夏菌菇产业发展中,位于北部的大武口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这里纬度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盐碱地占比高,发展菌菇产业较其他农作物优势明显,特别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隆惠村、祥河村,盘活老旧温棚,种植平菇、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作为省级包抓领导,陈雍多次到两村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推进食用菌产业成为联农带农促农的“富民”产业,推动当地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路。
在宁夏南部,固原市是我区食用菌种植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达1255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40%,年产鲜菇产量约占全区的一半,销售额9000多万元。
自治区政协把助推宁夏菌菇产业发展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课题,由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负责。专委会把食用菌产业列为今年的重要调研内容,带领我区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多次到固原市各县(区),深入了解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9月,陈雍带领部分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同志,会同多个部门,深入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全面了解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联农带农机制运行、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发展等情况,走访生产企业、产业园区,与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深入交流。
在泾源县新民乡马河滩村,村民利用旧牛棚种蘑菇,“变废为宝”带来不少收益。固原市肉牛“出户入园”政策实施后,村民家中的牛棚闲置起来,泾源县盘活“出户入园”闲置牛棚和庭院,发展菇棚和庭院种植。调研中,村民们喜滋滋地说,“环境好了,钱包也鼓了。”
庭院有“钱景”,林下再生金。尝到甜头后,泾源县探索改造闲置日光温室、拱棚、连栋网室,推动菌菇种植,挖掘林下资源,试种木耳、香菇、扇贝菇等,为全县50万亩林地探索出林下种植新模式。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隆德县招商引进宁夏智赢达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农带农,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公司董事长刘锡恩说,隆德县气候冷凉,阴湿无污染,种植花菇位置绝佳。隆德县以“村集体+企业”联建联营模式,建设隆德花菇数字化设施农业产业园。“我们有决心把花菇产业做大做强,后续还要加大投入。”刘锡恩介绍,公司把每个菇棚及棚内菌棒按照1元价格租赁给农户,实现农民受益、集体得利、企业盈利三方共赢。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原料附加值,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永宁、青铜峡、彭阳等地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生产了香菇脆片、灵芝茶、香菇牛肉酱等产品,固原杏鲍菇、鸡腿菇荣获农业农村部“有机产品”认定,“六盘山珍”品牌被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评为“上榜品牌”。
进棚入园访菇农,摸清产业发展现状。食用菌产品品质优良,闽宁协作成效突出,促农增收成效不断显现,尤其是“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食、不与其他争资源”。这些天然的“沃土”让食用菌和宁夏发展“灵魂契合”,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继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外的另一特色优势产业,逐渐成为共识。
陈雍在调研中说,通过实地调研,看到了固原市菌菇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感受到固原上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热情,食用菌产业发展有优势、有条件、有机遇、有前景,要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上下足功夫,推动我区菌菇产业大发展,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助力。
搭建协商平台“把脉问诊”产业发展
调研要发现问题,更要摸清根源。2023年9月2日,自治区政协在固原市召开协商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部门负责人、职业院校代表、企业家、种植户和固原市各县(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分析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占有宁夏食用菌产业“半壁江山”的固原市,近年来在引龙头、强基地、拓市场上下功夫。固原市主要领导表示,要力争到2030年底食用菌产值突破20亿元,实现食用菌产业发展“南有古田、北有固原”的格局。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固原市面临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小而散、市场开拓不足、外销渠道不畅等问题,菇棚建设成本高,群众筹资能力弱、意愿不强。
固原市急切盼望出台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设数字化全产业链生产示范基地和食用菌交易市场,吸引行业优质企业入驻。建设区级产业科研中心,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种源问题。发挥政协“智囊团”优势,选派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助推产业发展。
固原市各县(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各有特色和优势,各有短板和瓶颈。
泾源县降雨充沛,气候温润,位于我区菌菇种植“黄金线”,建成多个示范园和片区,产值达5000万元,已具备成为该县龙头产业的潜力,计划促成多家菌菇企业落地投产,希望在冷库建设和冷链车配套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解决贮藏和运输短板。
彭阳县已建成年产180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是该县闽宁对口扶贫项目中群众受益面最广的项目之一。希望依托闽宁协作,搭建彭阳与古田合作的平台,在人才技术、生产栽培、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度合作。
隆德县建议支持县(区)通过柔性引才,建立科研工作站,定期选派县(区)菌菇骨干学习;西吉县期盼在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方面给予支持;原州区呼吁给予食用菌资金扶持……
县(区)关于菌菇产业的发展愿景在政协协商平台汇聚,人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完善多层次人才供给格局成为大家的共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选派科技特派员下沉乡村,把生物改良土壤、菌草种植等科研项目搬到田间地头,开展菌菇农技现场教学。”宁夏农林科学院院长刘长青说,未来还要加强技术支持,培养出更多“土专家”。
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高广胜介绍,我区开展食用菌研发工作人员少,经营管理、技术研发、栽培种植等方面的人才不到百人,建议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搭建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推进工厂化教学,订单式培养产业技术人才。
……
一场场交流沟通,一次次思想碰撞,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问题及路径逐步明确清晰。大家共同梳理出当前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4个共性问题:
产业基础薄弱,生产基地以村集体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大中型企业相对较少;
科技支撑不足,技术储备、科技研发等方面积累不够,菌种研发和繁育能力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人才队伍匮乏,食用菌新品种筛选、育种、引进等环节科技团队和人才不足;
产品竞争力不强,食用菌品种分散、多而不精、同质化严重,叫得响的优势品牌培育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不高。
陈雍在座谈时说,大家聚焦菌菇产业,既谈政策落实,也谈发展前景,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专业性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广泛共识。近年来,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殷殷嘱托,依托资源禀赋,找寻突破点,盘活资源,加快优化食用菌区域布局,积极培育食用菌优势生产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共同汇聚起推动菌菇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凝聚共识努力打造“6+2”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思想碰撞、观点对接、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自治区政协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协商实践,精准“破题”、高效“解题”。经过多次调研、协商座谈,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充分吸收相关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翻开这份调研报告,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与意见建议一目了然,这些干货都是深化调研的“智慧结晶”:
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将“宁夏所需”与“福建所能”紧密对接,共同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自治区特色产业,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努力打造“6+2”(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6个特色产业和马铃薯、食用菌2个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建设自治区级食用菌产业科研中心,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国家(西部)食用菌菌种改良中心,开展食用菌种源研究;
支持经营主体加快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宁字号”食用菌品牌;
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食用菌标准园、菌种繁育基地、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
一个个观点、一条条建议,自治区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将政协“智力库”转化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力争把资源禀赋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汇聚起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策。
履职尽责一以贯之、助推发展久久为功。自治区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瞄准产业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跟踪落实,推动成果转化,让宁夏菌菇产业搭乘“闽宁协作”之舟行稳致远,激活乡村振兴新“蘑力”。 (记者 张红霞 张海峰)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