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委员会客室后,委员之间、委员和界别群众之间沟通交流更方便了。”为积极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收集反映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搭建协商平台促进各方交流,广泛凝聚共识,7月23日,自治区政协“王小龙委员会客室”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作为全国、自治区、银川市三级政协委员,王小龙正着力打造贯通三级政协的立体化履职平台。
“王小龙委员会客室”成立当天,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副主席郑震带领自治区政协调研组深入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宁夏乔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委员企业,参观工业母机核心部件精密生产车间、高端数控车削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车间,了解企业科技创新、市场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情况,对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了高度评价。
政协委员会客室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更好团结引领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有效履职平台。
2023年12月,银川市政协设立“王小龙委员会客室”。一年多来,会客室积极发挥牵头委员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了4次务实有效的协商活动,助力解决了装备制造业企业上下游配套补链强链、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问题,成为打造密切联系界别群众的新渠道、拓展学习交流和协商民主的新路径、搭建委员展示形象和团结联谊的新平台。
为进一步拓展履职平台、发挥界别优势,今年3月,王小龙主动向自治区政协提交个人申请,希望成立自治区政协“王小龙委员会客室”。经自治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批准,王小龙联合自治区政协委员庄宁、黄屯谊、鲁云、冯学理、曹圣平共同成立自治区政协“王小龙委员会客室”。
记者了解到,“王小龙委员会客室”的委员们分别来自民建、科技、科协等不同界别,各自有擅长的领域:有的熟悉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能精准把握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有的深耕科技前沿,对新兴技术趋势了如指掌,能敏锐捕捉行业发展新机遇;还有的长期关注装备制造业民营经济,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摸得透、吃得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这样多元又专业的团队配置,让委员们在履职过程中能从不同角度发力,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把各项履职任务落到实处。
7月23日,自治区政协调研组走进“王小龙委员会客室”,精心设计的制度展示区格外醒目,整齐地悬挂着《工作职责》《2025年度工作计划》等各项规章制度,每个月的活动安排清清楚楚。
“7月份组织专题学习,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行研讨;8月份计划开展爱心捐赠;9月份安排了对工业母机企业的专题调研。”听到王小龙的介绍后,调研组对该委员会客室发挥专业优势、紧扣行业需求的履职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委员们要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拓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努力将其打造为凝聚共识的思想阵地、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梁、反映民意的信息窗口。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我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每季度将组织会客室成员与界别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读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
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广泛收集界别群众诉求、建议,规范做好记录,建立动态台账,针对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委员开展帮扶救助、答疑解惑等履职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依托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大会发言等形式,将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并跟踪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
主动走访界别群众,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和凝聚力量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一项项务实创新的制度安排,为委员会客室规范运行、高效履职提供了坚实保障。王小龙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向上延伸履职链条,申请设立全国政协委员会客室,打造“全国—自治区—地市”三级联动的政协履职平台。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常态化合作,通过三级政协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履职格局,既能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基层实践智慧,又能将顶层设计精准传导至产业发展一线,真正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政协智慧和力量。 (记者 罗 鸣 单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