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以怎样的姿态和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根据自治区政协2025年民主监督计划,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建言献策,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做实“功课”确保监督监在关键处
千百年来,黄河以奔腾不息、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资源丰富、内涵深邃的黄河文化,为中华儿女坚定民族自信奠定了重要根基。
为帮助委员更好了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4月18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暨“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民主监督议题启动会。会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调研协商的内容、方式、安排、进度展开讨论,细化调研内容,为深入开展调研做足准备。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建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文旅厅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围绕国家明确的“四类重点功能区”与“五大重点任务”,系统推进功能布局与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98亿元支持8个项目建设,总投资4.81亿元,其中,青铜峡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古渠首重要遗产保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6个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银川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兴庆段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大麦地岩画照壁山铜矿保护利用2个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5月8日至9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文旅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银川、石嘴山、吴忠和中卫四市相关县(区、市)实地调研。
中宁县泉眼山水文站是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河口控制站,是宁夏水文连续监测保存至今建站最早的水文站。在这里,委员们详细了解了清水河流域概况、泉眼山水文站发展历程等情况,查看了泉眼山水文站监测断面、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及泉眼山水文站清水河数字孪生流域平台等应用情况。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系统性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母亲河”。
在宁夏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委员们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长廊,古老却实用的卷埽,演示黄河流经宁夏地理轨迹的3D沙盘,从宁夏引黄古灌区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向人们展示着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里记载着黄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看到了黄河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黄河的独特魅力,是对中华农耕文明与黄河文化的全新诠释。”自治区政协委员张艳芬说。
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自治区政协委员范文杰感慨道:“黄河九曲十八弯,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在银川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石嘴山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河湾段黄河文化湿地郊野公园建设项目等地,调研组详细了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项目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就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6月12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民主监督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听取委员意见,邀请党政部门和专家学者讨论交流。精准建言
破解文旅融合发展瓶颈
在民主监督调研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目的是集思广益,更好地建言献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6月24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召开“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民主监督协商会,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文旅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人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坦诚、客观、直接提出看法和意见建议。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肩负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使命。
自治区政协委员刘雨认为,当前“天下黄河富宁夏”等传播话语多聚焦黄河灌溉对区域经济的物质贡献,缺乏从文明演进维度阐释黄河文化对宁夏多元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尚未形成辨识度高的文化特征。我区对黄河文化特质的理论研究深度、文化价值提炼的精准度以及传播叙事的站位高度亟待提升,黄河文化体系中宁夏特色展示不够鲜明。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黄河文化阐释呈现零碎化、表层化特征,沉浸式场景、数字化互动等深度文化载体匮乏,尚未构建起具有感染力的文化叙事体系,部分文旅品牌宣传侧重自然景观,对黄河文化内涵挖掘与传播不足,旅游产品场景营造和体验设计中黄河文化融入不够。”自治区政协委员朱彪表示,在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中,彰显黄河文化的精品剧目、数字内容产品及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供给不足,制约了文化传播的鲜活度与影响力。
自治区政协委员孙晓梅认为,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够系统,我区黄河文旅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大多是“单打独斗”,缺乏对黄河文化旅游项目与周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资源的有机整合,未能形成依托交通线路与文化脉络构建跨区域“点线面”一体化空间叙事体系。对黄河文化中“农耕文明”“治水智慧”“民族融合”“非遗文化”等主题的场景化营造与体验化开发不足。
民主监督“看得准”才能“说得准”。经过委员们深入细致讨论、专家精准指导及各部门紧密协商,集体智慧结晶汇聚成协商报告中一条条有分量的建议:构建宁夏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围绕宁夏黄河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全面彰显宁夏在黄河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价值;加强黄河文化研究,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充分利用民间故事、非遗技艺等鲜活素材,提炼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丰富内涵,增强大众文化认同感;推动沿黄文旅场所数字化升级,实现“一景一故事”的深度体验,打造黄河文化精品,通过招商引导国内头部文化企业打造主题演艺项目,搭建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平台,利用新媒体扩大作品传播覆盖面,提升文化精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强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为纽带,推动景区与周边特色村镇、非遗工坊等形成“景区带动+节点赋能”的功能互补格局;打造高品质黄河文旅品牌,完善智慧化服务设施、创新“文旅+”融合业态,着力打造具有宁夏地域辨识度、全国辐射影响力的黄河文旅品牌矩阵。
自治区政协将进一步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从基础建设向品质提升、效能释放升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