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旱塬河湖融汇 激荡美妙乐章
2020-07-22 09:25:11   来源:宁夏政协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党中央、国务院建立河湖长制,是全面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对在实践中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大指引作用,也已取得显著成效。同心县立足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旱塬大地落实河湖长制的特色路径。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同心县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今年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全县有清水河、甜水河等河湖沟道23条。清水河是黄河在宁夏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同心县122公里。清水河是同心人民的母亲河,流域辐射人口约24万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和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河湖长职能作用,以清水河治理保护为重点,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城市建设为一体,推动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清水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已成为连接老城新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同心县绿色发展的新名片,正朝着生态河、景观河、幸福河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加速迈进。

  同心县河湖生态治理背景与现状

  县域生态环境脆弱。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年均降雨量为27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高达1320毫米,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全县国土面积4662平方公里,山大沟深,地理环境复杂,河湖沟道综合治理点多、量大、面广,加之县级财力薄弱,生态建设保护难度大、资金项目缺口大。

  责任落实尚需强化。河湖长制工作需要乡镇、部门协同推进落实,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工作推进不平衡、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等短板和不足。

  管护模式有待创新。同心县纳入河湖管理系统的共有23条河湖沟道,总长约620公里。由于乡镇河长办专职人员少,河湖日常巡查保洁工作主要由保洁员承担,保洁员的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加之保洁员的素质总体还不高,河湖保洁管理模式还比较单一,与河长制规范化建设还不相适应。

  信息化建设还有不足。为进一步规范河湖建管秩序,持续改善全县水生态环境,2017年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同心县严格按照河湖长制“七项制度”和“四个到位”工作标准,编方案、建制度、定任务、明职责、促落实。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巡护范围点多线长面广,虽然实现了无人机辅助巡河、利用巡河通APP实时监测河湖沟道保洁状况,但总体上信息化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充分运用互联网、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动态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湖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高。

  工作机制需要优化。县级层面成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挂帅任总河长、县长任副总河长、分管副县长任河湖长办公室主任,机构正常运行,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同时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立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议事协调机构,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各机构也还不同程度存在职责交叉情况,目前需要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整合优化治河管河护河的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同心县河湖生态治理做法及成效

  同心县委和政府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湖建管护工作的根本抓手,落实责任,探索创新,着力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现代河网水系治理模式。

  做好“三位一体”结合文章。同心县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城市建设“三位一体”,全力做好结合文章,将水系景观、生态绿化有机融入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2008年以来,县委和政府以县域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一河两城、相向发展、功能互补、适度超前”原则,建设新区,改造老城,持续推动清水河治理。先后投入近14亿元实施疏浚加宽河道、“清洪分离”、砌护堤岸、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改善了水体自净能力,清水河同心段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提升。目前,清水河县城段已形成5个人工湖泊,水面达到3000亩,引来赤麻鸭等野生水鸟栖息。建成10公里滨河大道,占地1500亩的城市森林公园、人民公园、长征公园、湿地公园。清水河两岸5桥相连,老城新区路网贯通。配套建成的哈哈乐园、豫海湖垂钓场、休闲山庄等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9年,“旱塬杯”全国钓鱼大赛在同心县扬竿开赛。来自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区的176名垂钓爱好者在同心县豫海湖畔展开了一场人与鱼的耐心大博弈。此次钓鱼大赛不仅填补了同心县本项赛事的空白,更是对同心县水生态环境的一次有效检验。县城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深化“三个机制”推进措施。同心县在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出“三项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河长亮相承诺机制。县广播电视台开通“河长之窗”栏目,县、乡(镇)两级河长,各责任单位负责人每年在电视上公开亮相,承诺办理事项。通过这个窗口,将全县河湖长制年度工作安排展示出来,主动接受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监督,河长办、电视台跟踪督办报道,使各级河长化压力为动力,主动担当作为,营造浓厚的治河护河氛围。二是河长全程巡河机制。全县各级河长认真落实全程巡河责任,县级河长每年至少全程巡河一次,乡镇级河长每季度至少全程巡河一次,村级河长至少每月全程巡河一次,河道保洁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每日全程巡河一次。近年来累计巡河达5.6万次。2019年,县河长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清水河同心段122公里进行了全程徒步调研巡查,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组织河道保洁员开展“送河”“接河”活动,实现保洁员“手拉手”接力巡河。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三是“三长”联动办公机制。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模式。河道保洁员能解决的自己解决,无力解决的立即“吹哨”,河长办调度,乡村和部门报到,简单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复杂问题由“三长”会商解决。2019年,县检察院河道治理公益诉讼线索35件,立案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1份,全部整改落实。全区河湖长制现场观摩会在同心县召开。

  开展“三项行动”集中整治。坚持清淤、控污、增湿、绿岸、调水“五策并举”,扎实开展“飓风行动”、“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三项行动。2019年以来,梳理并销号清“四乱”问题159个,整改销号难点问题4处,落实上级转办案件21件,行业治乱案件94件,清理垃圾100余吨。特别是对清水河同心段4处养殖场、1处砖厂、1处玉米厂进行拆除;对河湖沟道16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查处。今年再投资1亿余元对豫海湖周边等地进行绿化治理。目前污水排放、入黄水质、人饮水质稳定达标,“褪色”多年的清水河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目前,以清水河为中心的生态圈、经济圈、旅游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示范河湖已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共治的绿色空间。河湖长制工作逐步实现了从“无人管”到“有人管”、从“见河长”到“见成效”、从“有名”向“有实”的重大转变。

  同心县河湖治理启示和展望

  河湖长制的建立,突出了党的领导,改革创新了河湖治理体系,实现了河湖治理由多头分散执法向统一集中执法转变,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巨大威力和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英明果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河湖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抓住“河长”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强化巡河、治河和护河意识,使河湖治理问题直通河长,高效解决。自2017年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和副总河长,通过总河长令、督办令等措施,高位推进、压实责任,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压力传导机制。同心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实际行动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同心的生动实践。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要以改革创新的劲头,探索新举措新办法,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解决各类污染源,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实现河湖治理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将河长制和林长制结合起来,在清水河沿线探索“村庄+农田+河道”“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建设一批生态绿色村庄和乡村生态(湿地)公园。探索“河道保洁+城乡保洁”一体化企业管理模式,集中人财物,协同推进河湖沟道治理,带动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要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动各行各业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形成知河、巡河、治河、护河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全力推进示范河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环境产品。

  (殷志全   作者单位:同心县河长制办公室)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