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2020-11-11 09:35:33   来源:华兴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这一重要论断为加强新形势下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县级政协处在地方协商民主建设第一线,如何践行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提升协商民主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存在于氛围、制度、形式、能力以及触角延伸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完善。

  协商氛围还需不断浓厚。一些党政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对协商民主工作的地位、意义、作用认识不足,在协商过程中缺少与委员对话交流与平等协商,使委员主动参与、配合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思想上有顾虑,导致建言献策轻描淡写,使协商会开成情况通报会,有协商之名而无协商之实。

  协商制度还需尽快完善。目前,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完整体系,协商程序建设需完善,协商民主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尚未形成,与党政对接不充分,参与协商力量整合不够。

  协商形式还需更加丰富。既有的协商形式尚未形成体系,传统形式还需不断规范完善,不同形式协商的互动与配合还有待加强。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突飞猛进的网络发展,拓宽网络协商渠道,引导网民有序参与协商议政还有较大差距。

  协商能力还需有效提升。部分政协委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对协商民主的实践技术把握不足,缺乏对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导致委员协商履职的质量和实效受到了限制。

  协商触角还需进一步延伸。目前从全国乃至我区来看,由于乡镇一级无政协组织,政协协商民主在乡镇尚为空白。我区一些市县虽然建立了委员基层联系点,但均定性为“非常设机构”,工作人员均为兼职,精力有限,加之工作运转中制约因素很多,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不明显。

  完善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对策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根基,打牢根基必须在总结运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凸显问题,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效对策。

  进一步营造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进程,必须提高对协商民主的认识,营造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强党委对政协协商工作的领导。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纳入同级党政的工作计划和考评体系之中,加强同级党委和政府与政协协商民主的有效衔接。二是要优化党政干部与委员的协商环境。区、市、县党校要把协商民主理论纳入全体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教育培训,加深党政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识和把握。三是要增强社会公民的协商意识。针对一些公民对协商民主不甚了解的状况,通过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公民的协商意识,为协商民主发展培育良好社会环境。

  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构建良好的制度机制是政协协商民主运行的基本保障,直接影响协商民主的实效性。一是要完善政协协商的程序建设。健全协商议题的确定程序。在充分做好协商准备的前提下,创造平等交流的协商氛围,充分保障委员表达意见和看法。健全协商成果的反馈程序。保障委员能在规定时间内看到协商议题的最终结果和决策形式的最终形态。在反馈机制中,应让委员知晓交办部门、办理进度、办理目标,要重视委员的考评意见和满意度,并将此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干部的指标之一。二是要强化协商民主的监督机制。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协商结果、答复询问的时间期限,明确政协委员开展相对独立的视察与调查的基本权利保障。提升委员的监督能力,有组织地推进民主监督理论学习,发挥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完善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委员在协商民主各环节的一切履职范围内的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针对委员多为兼职的实际,党政部门要督促委员所在单位为委员参与调研、整合信息、撰写报告提供支持。四是要完善政协协商与党政工作的衔接机制。在协商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协商议题的筛选、协商运行过程及协商成果反馈等,都要加强与党政机关之间的互动,包括工作通报、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等。

  进一步丰富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方式方法。协商形式是开展协商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多元化协商形式能促进协商成效的提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拓展协商形式。一是要构建协商形式体系。要加强不同形式之间的互动和配合,尽量拓展协商的范围,在确保协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前提下,突出每种协商形式的特点,最终形成以会议协商、书面协商、面对面协商为协商手段,以建构性协商和自主性协商为实现形式,以人民政协职能为体现方式的协商形式体系。二是要完善既有协商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形成了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座谈为方法的协商形式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四大形式为主的协商渠道,但其中的细则和规范还需进一步去构建,解决好“纳入决策”“知情决策”“反馈落实”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协调配套、科学管用的实施系则体系。三是要探索网络协商形式。要健全政协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协商会议和协商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协商活动。加强县级政协网络平台建设,促进政协机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在网络上公布协商成果的方式,让群众知晓委员履职工作,公布委员网络联系方式,促进委员与群众网络沟通。要建立网络互动平台,通过知名网络媒介组织的网民互动活动,与网民进行在线互动,实现委员与群众的网络对话。

  进一步加强委员参与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能力建设。政协委员的协商能力直接影响政协协商民主的效能。一是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通过学习提升委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深刻理解政协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与理念,提高对协商民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加强政协组织对委员调研工作的领导,健全调研的相关机制保障,营造开明严谨的调研氛围,创造和改善委员调研条件,建立健全委员调研成果考核评比激励机制。要认真组织委员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在社区、镇村走访中,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提升委员在调研过程中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委员协同合作提升调研实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判断知晓洞察力。三是要提高联系群众能力。联系群众是委员的天然使命。要完善优化委员的产生机制,着力把群众基础好、参政意愿强烈的同志吸纳到政协队伍,要经常组织委员进企业、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积极与群众沟通联系,打成一片。在政协召开重大会议、举行重要协商活动时,可视情况邀请相关群众代表参与,增强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四是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委员具备合作共事能力,才能增强协商主体的沟通与交流。要增强委员的团队意识,鼓励不同界别之间委员的沟通与合作,强化参政议政品质。

  进一步加大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向乡镇延伸的探索力度。乡镇是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涉及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主要发生在乡镇。乡镇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加大探索力度,乡镇政协组织建设势在必“建”。要在这一次机构改革中,规范化设立乡镇政协组织,明确性质、职能、职级,实现政协组织自上而下五级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乡镇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在巩固执政基础中贡献政协力量。

     青铜峡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