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视察调研 -> 第十一届委员会
关于惠农区工业经济转型的调研报告
2020-10-14 08:25:07   来源:华兴时报

  关于惠农区工业经济转型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

  8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到石嘴山市惠农区,对惠农区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18家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专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逐企业、逐类型、逐行业对惠农区的主要做法和重点经验进行了挖掘分析,力求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惠农区是我区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惠农区委和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重塑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工业整体实力,工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蹚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16年GDP增长仅为6.6%,位列全区第17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低于全区1.5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两年位居自治区前列;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这3项指标增幅仍然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8、12.2和15.1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4:68:28调整为目前的4.4:51:44.6。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重构和再造,特色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几大支柱产业优势突显,涉煤产业比重由历史最高峰的9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3%;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增效。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技术、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抢滩亮相。

  ——从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看,有研发能力的规上企业40家,占全部企业的47%,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015年的1户和6户增至目前的14户和34户;获批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服务基地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1家、技术创新中心8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现有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1家,其中100亿元以上1家,50亿元以上2家。

  ——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以产业链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7%,产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新引进和技改扩建企业亩均产值普遍在4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23万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从2015年的1:0.6上升到现在的1:2.4;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贷款少,资产负债率低,运行状况好;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2016年至2019年分别下降6.63%、2.31%、7.94%和2.48%,硅钙、硅锰合金、离子膜烧碱等产品单耗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双氰胺、活性炭等产业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企业消耗低、排放小、效益好与职工就业稳、收入高,政府增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多赢共赢。

  ——从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看,拥有国际国内“单打冠军”4家、“隐形冠军”12家,钢丝绳成为“中华第一绳”服役航母“辽宁舰”和江阴长江大桥;ADC发泡剂、双氰胺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80%和50%以上;水合肼、硅钙合金、多元合金分别占中国市场份额80%以上、40%以上和30%,成为全国最大硅钙合金生产基地;香精香料、硅基微合金、甲乙基麦芽酚等产品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明显话语权,形成了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企业。

  工业转型升级既是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惠农区委和政府认为,惠农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一大批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虽困难重重,但优势尚在,在长期艰苦复杂的转型道路上,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脚踏实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盯,促进一批小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老企业焕发生机活力,培育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新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脱胎换骨。调研组认为,惠农区近年来工业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转型发展思路上更加务实和精准

  一是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宗旨,引导企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了“电石-双氰胺-胍盐”“电石-乙炔-PVC树脂”“电石-香精香料、医用消毒剂”等多条产业链,打通了产品与产品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间的互补循环、产业与产业间的链式循环,企业实现低成本循环,“三废”排放明显下降,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固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二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对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技术改造引项目、建项目、干项目。2016年以来,共实施工业项目174个,总投资462.9亿元。三是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民营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对经营困难、低位运行的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改造,助推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促成北京建龙集团和兴华财富集团分别重组申银特钢、博宇红星特钢和中能钢铁,全面提高了环保、安全和自动化生产水平,优化和丰富了产品种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钢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产能得到了巨大释放。四是着力培育壮大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惠农区先后培育壮大了建龙钢铁、日盛高新、恒力新材料、万香国际、彩源科技、嘉丰化工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了江盐化工、德昊科技、荆洪生物、宝马兴庆等一批成长性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中小企业。

  二、在产业延链补链增链上做大文章

  “追根溯源”产业链上游项目,“顺藤摸瓜”产业链下游项目,引进多家配链补链企业,努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谋划推动建龙钢铁、日盛实业、长链聚酰胺、光敏材料、香精香料等5个专业产业板块,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建龙钢铁与恒力钢丝绳、嘉峰化工等企业形成产品供给链;依托日盛实业,引进日盛江盐、世东科技、彩妍科技等企业协同配套,形成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依托恒力年产5万吨尼纶基材项目,围绕生物原料、化工原料、聚酰胺材料、聚酰制品等产品,打造月桂二酸-尼龙基材-聚酰胺制品上下游联动产业链;依托开德来年产3万吨磷材料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基础原料资源、蒸汽及电力成本优势,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国际技术领先的光敏材料产业园;依托万香一期项目,形成6.87万吨香精香料产能,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领先的香精香料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产业结构进入空间上集聚、上下游协同、供应链集约的良性轨道,跑出了招商引资良性互动的加速度。

  三、在科技创新提升内在动力上下足功夫

  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17-2019年实施技改项目181个,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占全部工业项目投资的70%;2020年实施了建龙钢铁产业提升改造项目、盛港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等5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94亿元,同比增长1.64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石嘴山经开区管委会与上海大学共建硅基多云合金博士后科研中心,灏瀚生物与华东理工大共建研发平台,宝马兴庆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特种合金中试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依托产业招才引智,引进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颜德岳与万香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香精香料及维生素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中科院院士陈新滋及其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光敏固化剂中试生产线已正常生产,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四、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上痛下决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恒心全力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坚决摒弃“黑色GDP”。深入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关停转退”煤炭采掘洗选企业60多家,削减煤炭产能1100多万吨,其中彻底关停退出750多万吨,宁煤集团停产350万吨;对惠农区境内20家硅石矿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倒逼铁合金、碳化硅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双轮驱动,按照“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升级提升一批、腾笼换鸟盘活一批、破产清算关停一批”的思路,处置“僵尸企业”78家,腾退土地5000余亩;把“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一企一策、分类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97家。调研中我们看到,通过“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处置,为绿色产业发展和新产业引进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工业园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在优化环境提振企业信心上添加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型发展的生命线和助推器,惠农区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形成了“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的良性互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16”行动计划,企业开办时间、不动产登记、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分别控制在1个、4个、40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面落实自治区工业经济稳增长“24条”、中小微持续健康发展“18条”、服务业“16条”、“六保”等一批政策措施。倾力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建立区级领导分片包抓、员工返岗复工、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一对一”解决企业困难。惠农区委和政府秉承“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的现代理念,在不干预、不干涉、不干扰企业经营行为的前提下,放下身段,主动作为,逐个帮助企业谋思路、谋出路、谋项目、办实事、解难题,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