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职业教育正迎来最好的时代。今年,多名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建言,建议发展好职业教育,力争让更多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能成才。
产教融合 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合人才
“我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劳动技能人才,这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治区政协委员杨莹和杨永宏共同呼吁,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杨莹介绍,目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还需强化,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多元育人格局不健全、专业设置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欠缺、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杨莹建议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政府倡导、媒体宣传、学校合作的宣传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资助职业教育,助推职业教育多元、快速发展。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鼓励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合作办学,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格局,着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只不过,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产和教、企和校之间的博弈。”杨莹说,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以互惠共赢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企业标准进专业,实现企业生产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完善专业和课程体系,建立中高职之间联合办学常态模式,加大高职院校和各县市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3+2办学模式覆盖面。紧贴市场需求,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增强专业与产业契合度。同时,深化“引企入教”,邀请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协调鼓励企业将设备放置在职业学校,供学校教学使用,加快学校设施设备更新,推动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细化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加快“互联网+教育”建设进度,早日实现云教学、云办公。
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日益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自治区政协委员杨炜苗说,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服务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但是,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而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贡献力不足、水平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杨炜苗说。
“明年,时逢地方政府启动‘十四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议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统筹好部署好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建设项目、保障机制和职责要求。”杨炜苗建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促进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深化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增强职业教育认同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观、成才观和良好政策舆论氛围。
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本科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专业硕士点,鼓励民间资本用于兴办职业教育,深化中职、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高考招生改革,构建完善中职、高职、本科职教、专业硕士教育上下贯通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等政策措施,为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应有的实践平台。
(记者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