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我区共有有效发明专利34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9件,同比增长10.63%。科技成果研发日新月异,而成果转化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堵点。如何打通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关键考题。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曲鸣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提案》。日前,提案主办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和协办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协商研究后,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答复。
让专利走出“象牙塔”
曲鸣委员在调研时发现,“对于运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初创型企业来说,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相应的条件及动力。而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深度研究不够,对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了解和对接不够,对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曲鸣介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税收、财政等政策方面,我区尚未建立完善的产学研融资体系,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有待落实。
“对专利资助、成果转化、优秀成果等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支持和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专利从‘象牙塔’走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中的关键一环。”曲鸣建议,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特殊性,分别在环保评价、用地需求、人才引进、融资需求等方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扶持政策。他进一步举例说到,比如在融资需求方面,优先推荐给国有创投机构和市内合作银行,为其提供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并将其产业化公司纳入到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支持范围;在人才方面,设置专项人才培育资金,以后补助方式扶持其引进人才团队、建立人才基地等。此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及服务机构等参与主体互相合作,形成协同推进体系。
政策保障把“硬科技”推向市场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激励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
如今,我区支持企业围绕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当年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可视同利润。鼓励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等事业单位联合企业,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重点产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我们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将于近期印发执行,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为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目前,我们正在修订《宁夏技术市场条例》、制定关于推进高校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和培育技术转移人才的政策措施。”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抓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项目引导,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申报工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及行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开展自治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区内符合条件市县、园区开展“百城百园”申报,支持企业牵头创建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联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
多项扶持再加码 扫除成果转化障碍
为了“以专业的态度办专业的事”,我区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2019年兑现2017年以来的自治区新产品鉴定奖励资金259.31万元,2020年兑现自治区新产品鉴定奖励资金188.80万元,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在答复中回应到,今年该厅对520件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项中国专利奖、8件马德里体系注册商标、2件驰名商标、42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单位、115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共补助1430.6万元。此外,在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现创新成果价值方面,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利用财政预算专项对实施运用状况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20个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200万元补助,支持我区优势特色产业专利技术实施转化和自治区知识产权运营试点企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自治区财政厅区本级财政安排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2019年的1450万元增长到8700余万元,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日,经自治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复,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出资参股设立子基金——宁夏创合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已完成注册登记,由市场化基金管理人管理运营,基金规模5.2亿元,主要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覆盖科技型企业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整个生命周期。
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区通过风险补偿、补贴、担保基金等方式,支持238家科技企业复工复产,撬动金融资本15.27亿元。实施“引金入宁”计划,培育我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重点支持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我区四板市场挂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组织开展“金融+”联席会议,提倡打“金融”组合拳,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项目、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帮扶,形成“银行+担保+证劵+保险+投资”的组合模式,促进部门联合、机构联动、银企联手。
我区将持续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加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和项目支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或园区,依托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建设3家左右自治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融资支持力度,让更多“待字闺中”不为市场所知的科技专利落地。
(记者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