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缺专业创新人才 少地方个性特色
我区民宿产业发展“后劲”如何补?
2021-04-07 08:18:40   来源:华兴时报

  近年来,我区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把全区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加快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乡村民宿旅游乘着这股东风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民宿客栈已超过4400家,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暴露出缺少“地域文化特色”、专业团队专业人才匮乏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缺特色少人才成普遍问题

  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东临镇北堡西部影城,西依贺兰山森林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黄金地带,周边还有贺兰山岩画、西夏陵等众多A级景区,是西夏区旅游资源的中心区。2018年,昊苑村开始发展民宿产业,提出力争3年时间打造银川望山民宿村。

  “西村海棠”便是在昊苑村发展起来的一处网红民宿。主人张莉告诉记者:“民宿经营两年多,因为环境好、服务周到,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比起杭州莫干山民宿,还有很大差距。”她认为,缺乏专业管理团队,是制约昊苑村民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昊苑村艾兴农社民宿主人艾晓保对此也深有同感,“我们这里地处葡萄酒种植黄金地带,通过连点成片,大家集聚在一起,充分利用集聚效应发展区域旅游民宿村。但从现状看,我们的民宿区域文化特色个性服务弱,吸引力不强。”

  我区民宿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工商联通过相关调研,对我区民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文化特色不突出,缺少自身独特的经营理念及地方特色,无法将独具特色的农家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传递给游客。加之缺少特色个性服务,不能够满足游客对旅游住宿的特殊需求,形式趋于由农家乐向民宿的过渡,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造成民宿文化内涵缺失。服务和营销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乡村民宿业的持续兴起,懂管理、善营运、通政策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加上民宿的定位、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同业之间差异显著,难以带动周边农户和全域旅游、乡村游持续发展与提升。

  推动民宿长远发展还需多管齐下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自治区工商联向自治区政协提交了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充分挖掘本地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以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为核心,突显民宿的本土特色,提升民宿文化内涵,切实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差异化体验。加大外包设计,充分尊重本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到就地取材、特色改造,把乡村气息和民俗文化紧紧融合在一起,增加游客的真实体验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专业人才问题,他们建议,通过强化培训,提升民宿经营者的软实力。定期对已参与民宿经营或有意参与的经营者分层次免费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技能和安全法规等知识培训。探索开展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振兴工程,鼓励农户探索自主经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商业模式。吸引大学生、本土优秀人才返乡参与建设特色乡村民宿,积极与当地高校或相关旅游公司合作,在特色化发展、品牌塑造、文化体验和故事包装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推广,高位嫁接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档次。

  同时,要以文化宣传提高民宿旅游知名度。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打造多元体验。在营销推广中,融入本地文化旅游营销体系,综合利用各种自媒体营销平台,开发新型营销模式,在讲故事、谈文化、重体验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民宿知名度和吸引力。依托乡村产业,充分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引导例如有机农场采摘、有机餐厅饮食、乡村创意集市、农产品线上销售等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业态,形成完善的乡村产业链, 实现民宿与乡村的共同发展。 (记者 韩瑞利)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