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中小学课堂教育“育才”也“育人”——自治区政协委员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言
2023-05-23 09:15:40   来源:华兴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教育质量提升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中小学课堂教育提出前瞻性思考,围绕各自关注的重点提交提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

  “一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大约有30多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国人接续奋斗,教育是接续奋斗的桥梁,但教育并不是教育系统的闭门造车,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责任主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治区政协委员张文学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普惠水平与全国一道进入历史最好时段,但人民对教育的期望值也在快速提高。从教育内部看,还存在综合教学比例偏低,实践教学、劳动教育短板突出等问题。‘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课后服务需求,负担减轻后面临质量滑坡。”张文学在提交的《关于提升“双减”后中小学课后课外服务水平的提案》中指出。

  提案建议,推动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升课后课外服务水平。统筹企业、教育基地、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机构等资源,为“双减”后的中小学开放研学旅行通道,共享教育资源,弥补教育教学短板,多角度唤醒学生的思维创新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激情与自觉。建立规范的经费支出机制,支持中小学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可持续、相对高端的综合教育、实践教育机制。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近年来,全区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劳动课程建设,许多学校将农业种植视为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强健体魄、增强体能,引导学生体悟、理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无形中将劳动教育当做体育、美育。”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升针对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提案》。

  提案建议,学校在劳动课程实施中发挥主阵地作用,外部实践基地和家庭是协同实施的场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况制定详细具体且能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劳动教育内容。可以在多学科融入劳动教育,在语文、思修等学科中融入劳动品质教育,让学生看到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在数学、科学等课程中增强学生行动手操部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美术等学科中体现劳动教育中的美。“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融合,就必须引导教师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闭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思考、有体验,再有反思和提升,真正获得劳动素养。”杨升呼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比如可以通过农科院、高校等,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立智脑,在课程内容、知识讲解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帮助。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指挥棒”作用

  “多年来,我区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及其评价改革工作,引导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方法。”自治区政协委员马青说,值得注意的是,常态化、过程化的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制度支持,无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可持续性引导。

  马青在《关于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提案》中呼吁,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构建分类对待、体现过程、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

  马青建议,针对不同学科群体教师,要考虑学科内容差异,制定不同学科的评价制度;针对不同教师个体,参考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差异、对课程掌控能力等制定分类评价制度;针对学情差异,可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分类制定评价制度。

  马青建议,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将课堂常态化教学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岗位职称晋级、年终考核评价挂钩,提高课堂常态化教学质量在教师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切实调动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记者 李 莹)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