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保护文化血脉 讲好黄河故事——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黄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言
2024-02-06 09:22:58   来源:华兴时报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让黄河资源“活”起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焕发新活力?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推动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为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宁夏篇章”集智聚力。

  挖掘黄河文化资源 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文章

  “这几年来,我们在参与宁夏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关于宁夏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的民主监督协商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坚持点面结合,既注重总体保护,又注重集中展示。没有集中展示,标志性文化符号就难以确立,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感受性就不强。”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占武认为,充分挖掘永宁县仁存渡黄河文化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标志性村落,既是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杨占武建议,相关部门应着眼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全局,充分认识仁存渡及地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组织专家深入挖掘仁存渡黄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编制仁存古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争取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申请中央预算资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仁存渡位于永宁县雷台村,农田阡陌纵横,盛产小麦、大米、黄河鲤鱼,具有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的典型特征,又有文旅融合发展的群众参与基础。以仁存渡为核心,以居民村落为载体,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标志性展示地,促进乡村振兴,不仅必要,也完全可能。”杨占武表示,以仁存渡为核心,高水平规划现有闲置资源,培育新型文旅融合业态,实现可看可览的黄河文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历史文化资源价值。

  打造宁夏地理标志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黄河流域宁夏段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孕育了大量的地理标志,这些地理标志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研发现,宁夏部分地理标志产品与黄河文化旅游的融合度较高,但未能突出地理标志与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之间的关系。比如,目前解读宁夏枸杞与黄河文化之间的关系,仍然停留在其与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上,而忽略了宁夏枸杞与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之间关系的挖掘。”自治区政协委员牛学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设立研究课题的形式,加强宁夏地理标志自身文化内涵与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黄河文化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附加值,进一步丰富黄河文化旅游的新时代内涵,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高度。延长地理标志产品旅游产业链,全方位融入黄河文化旅游,通过打造文旅+餐饮+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盐池滩羊地理标志的文化价值。

  “建议在黄河文化旅游宣传中积极融入地理标志内容。对外,由政府组织宁夏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参加国内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博览会。对内,应与黄河文化旅游宣传相结合,在区内交通要道、重要客运站点设置地理标志宣传展位,并在城市广场及公园等公共场所,建设地理标志文化宣传长廊。”牛学智说。

  以数字化赋能 让黄河文化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积极构建包容多元的黄河文化传承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面对宁夏独特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以及党和国家赋予宁夏建设先行区的时代重任,我区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上还存在创新性不足、数字化融合步伐不快等问题。”在自治区政协委员贺璐璐看来,宁夏黄河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包含着黄河流域宁夏段全部文明成果的内容和元素,是宁夏最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文化。应在深入巩固我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支持推动黄河文化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我区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活”起来、“传”下去,焕发新时代生机。

  贺璐璐建议,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发挥区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优势,推进文化数字化与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自治区级黄河文化数字化云平台。通过建立云平台,聚焦各文化单位的主体业务,将大模型、人工智能、大数据、AIGC等技术进行有机糅合,打造丰富的黄河文化创意及生产工具,解决传统模式下文化内容生产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我区文化内容生产质量和产量,重塑新时代文化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

  要基于文化大数据平台挖掘整合海量黄河文化数据资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短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多种前沿技术手段,整合人文、诗词、景点、非遗、物产、历史遗存等黄河文化资源,逐步建成“文化剧场”“沉浸式文化空间”“飞花令研学”等文化数字化场景,形成黄河文化互动的全新模式,让经典的黄河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马 军)


【责任编辑】: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