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关于创新党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对策及提案
   来源:宁夏政协

一、党外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

党外人才队伍的培养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高校作为党在教育领域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新形势下,深入挖掘“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的潜能,发挥高校党外人才在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表率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人才培养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区高校党外人才培养存在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一是人员政治引导方面,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较为松散,来自党派组织对党外人才的政治引导还需加强。二是人员结构方面,六大民主党派在高层次人才吸纳上各有千秋,成员职称普遍较高,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年轻人才缺乏,呈“三高一低”态势发展,同质化倾向愈发明显。三是人员培养渠道方面,学校对党外人才的政治培训较为重视,但党外人才因忙于教学科研工作对政治实践培养主动性不足。

二、党外高层次人才培养新途径

党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系统。结合党外人才特点,应从以下四个层面构建党外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的新途径。

(一)创新思想教育引领机制

根据新时期党外人才的思想特点开展针对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党外人才的事业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调动其工作热情和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其现实利益与发展利益的和谐。要及时抓住各种时事政治契机,结合教育特点,立足“三个结合”,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一要坚持上级培训与下级培训相结合,选派优秀的党外人才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座谈会、考察活动和培训班等,多方位培训党外人才。二要坚持党外干部培训与党内干部培训相结合,夯实合作共事基础。三要坚持主题活动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宣传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强化其社会主义信念,使党外人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创新专业教育培养机制

知识化、专业化是党外人才的显著优势,讲政治、重品行是我党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因此,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要将有德性、有能力、行德行作为基础,将其有效统一。

(三)优化党外人才培养结构

做好党外人才预留工作是培养党外高层次人才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对每年新进教师进行合理规划,在保障党内人才储备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年龄、专业、特点等维度实施分类预留、引才预留。尽力改善预留党外人才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状,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保持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使其真正成为院校教学和科研的生力军。

(四)拓宽党外人才成长锻炼渠道

依据新时期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强化“三大平台”建设,助推大学发展。一是强化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完善定期听取汇报和及时传达学习重要会议精神制度,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学校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工作,使其与党始终保持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二是搭建培养发展平台。三是持续发展服务社会平台建设,以党外人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契机,强化与科教研各专业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示范基地等建设,加大党外人才参与社会考察和服务社会的力度,营造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励党外人才同党内人才一同真正成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层次人才。   


【责任编辑】:宁夏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