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全区铁合金产量达330万吨,电石产量400余万吨,碳化硅产量25万吨,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上述产业倚能倚重属传统高能耗行业范畴,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冶炼尾气处理排放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冶炼尾气处理利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按照国家有关高耗能企业实施能耗“双控”以及“双碳”要求,我区在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工业尾气处理利用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不符合国家“双碳”要求,产业发展面临政策壁垒。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已于2020年9月正式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中和,并将这一目标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议程,在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中均予以明确落实。面对国家能源消耗控制和二氧化碳减排新要求,我区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工业产业,如何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回收利用资源,加快实现低碳排放,已成为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是尾气回收利用效能低,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据测算,全区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行业每年产生富含一氧化碳工业尾气约 50亿立方米,现有工业尾气处理方式大多是用作燃烧发电,如将这些工业尾气按照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工艺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首钢朗泽公司与宁夏吉元冶金集团公司正在开展试点),每年可生产燃料乙醇70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约40亿元。另外,现有传统冶炼工业尾气处理方式大多是矿热炉后配套建设余热电厂,将尾气中一氧化碳燃烧回收能量,燃烧发电工艺技术能源利用效率低,无碳减排效果,而且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废气需要进一步治理,即增加了污染防治设施投入费用还提高了运行成本。
为了有效回收工业尾气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进我区传统优势产业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保障作用。区、市、县有关部门要提高 “双碳”政策对我区传统高耗能产业发展现实影响的认识,积极鼓励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企业开展尾气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在土地利用、基地建设、交流合作、科技研发、融合发展、用水用电、金融税收、人才引培等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加大整合力度,破解项目实施困难,形成区域集成效应。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加大尾气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引进消化力度。“双碳”背景下的传统高耗能工业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抓住新格局给我区铁合金、电石及碳化硅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化被动为主动,适应政策变化,鼓励重点企业及重点工业园区,聚焦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乙醇燃料、饲料等先进工艺技术的引进、试点、推广工作。组织有关力量,协同推进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后续研究开发,进而有序加快低碳科技在高能耗企业的推广应用,科学、规范、合理地开展评估企业低碳改造监测及公示工作,加快实现全行业低碳排放,加快推进宁夏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联合共治。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全区高耗能产业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区域企业联合共治、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四、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我区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转变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