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升级换挡 需做足“特色”讲好“故事”
自治区政协委员为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实招
2021-07-16 09:07:56   来源:华兴时报

  近几年,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将更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文旅产品。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远赴千里,只为在沙漠中观一次星、在黄河岸边的民宿寻一张床、在贺兰山下的酒庄品一次酒,宁夏不仅改变了很多人对大西北刻板印象,还成为令人心生向往的诗和远方。

  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宁夏文旅产业在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仍面临产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低、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当前,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现实要求,建议宁夏文旅产业通过加强对全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文旅产业融合的“升级版”。

  讲好故事 体现黄河文化新时代旅游价值

  宁夏提出要打造“黄河文化”牌、“大漠星空”牌等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但要将这些“概念”真正转化为落地的产品和线路,还需为其填充足够的内涵。

  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当前,我区历史文物资源虽有保护、整理,但尚未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串珠成链”,尤其是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和核心的非遗资源,还没有得到全面系统挖掘整理。自治区政协委员马丽在《关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我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在全面系统挖掘整理我区黄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与黄河有关的所有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先进群体等文化资源的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全区黄河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宁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化、数字化支撑。

  “黄河文化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议在银川规划建设国家级博物馆——黄河文明博物馆,构建各级黄河类博物馆体系,全方位、多视角集中展示黄河流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自治区政协委员吴灵在《关于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强对黄河文化特别是吴忠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统筹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公园建设,打造以黄河大峡谷、黄河楼等景区为核心的黄河文化园,以红军西征纪念园、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景区为核心的长征文化公园,以盐池头道边、青铜峡北岔口、同心韦州下马关长城遗址为核心的长城文化公园,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旅游价值。

  打好特色产业牌 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随着“西北游”快速升温,深度休闲度假游备受推崇,自治区政协委员们认为,宁夏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提升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增加中高端旅游产品的供给,比如精品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多元化住宿服务。

  “一部展现闽宁镇扶贫搬迁项目的电视剧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应借助电视剧《山海情》及电影《闽宁镇》的拍摄场地,打造闽宁镇影视基地,将其拍摄场地以及道具服装予以陈列。影视基地不仅限于《山海情》景区,并且预留出后续发展空间,为其他影视剧的拍摄预留置景需要,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自治区政协委员康锐、袁荣在《关于打造闽宁镇现代特色旅游产业项目的提案》中,建议建设中国乡村振兴博物馆,将改革开放以来以闽宁镇为代表的全国乡村振兴项目作以展示,把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向广大游客展示。自治区政协委员郝彤在《关于更好地发掘电视剧<山海情>资源的提案》中建议:“开发实景歌舞剧《山海情》,使其成为宁夏西线旅游中的重要一环。打造特色民俗村,例如剪纸、刺绣等,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打造贺兰山下特色民宿及农家乐等,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景点上的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开发的文创产品在宁夏的广播电视、旅游广告、会展上大力宣传。”

  自治区政协委员还建议,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加强区内交通网络密度,加快完善主干道与景区的接线建设,加密直达主要景区的交通专线,促进旅游景点之间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的互通互联。 (记者 毕 竞)


【责任编辑】:包瑞